当前位置:首页 > 摄像艺术复习题
摄像艺术复习题
一、概念
1、电视画面:是指由电视摄录摄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断,又称电视镜头。
2、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3、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是电视节目运用得最为频繁、最为普遍的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
4、主观性角度:是一种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5、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6、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其拍摄前提。
7、运动摄像: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8、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与焦距(f)之比,其大小说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它是决定镜头透光能力和鉴别力的重要因素。 9、长焦距镜头: 10、广角镜头: 标准镜头 变焦镜头:
色温:是以“完全辐射体”(一个不反射入射光的封闭的绝对黑体——如碳块)的温度来表示一个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是电视光源的重要参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光源的颜色质量。 色彩基调:是指在电视节目中或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
场面调度:出自法文,原意“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用在舞台剧中有“人在舞台上的位置”之意,指导演依照剧本情节和人物性格、情绪,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站位、姿态手势、上场下场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
电视场面调度:按照电视摄制人员的意图,调动有利于内容和主题的各种积极因素,简练而突出地表现出人物和事件相互联系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典型化、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的视觉形象,并能使这种画面表现形式更真实自然、富有创意,从而活跃并推动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满足观众的审美享受和欣赏要求。场面调度得好,主题突出,信息充分,主题和创作意图鲜明深刻。不好,组接困难。
轴线规则(原则):在实际拍摄中,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以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
二、填空
(光线)是电视艺术表现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电视摄像运动包括
标准镜头的视场角——广角 三基色:红绿蓝
影响景深因素:光圈、物距、?? 拍日出时,滤色片应调到5600K。
电视摄像机宽容度1:32,电影胶片(彩色、黑白) 摄像方向包括:正面、背面、侧面。
拍摄角度包括: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几何角度,和心理角度。 电视摄像的运动造型因素:被摄主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综合运动。 摄像机的运动包括:间接运动、直接运动。
构图的形式元素: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
摄像机按质量等级分类:高清与标清、广播级、专业级(业务级)、家用级 光的性质:光谱成分、光源、色温
光线性质:直射(硬光)、散射(软光)、混合光线(p256) 光线方向:顺光、侧光、逆光等(p260)
造型光的分类:主光、辅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
布光的步骤:机位、路线、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眼神光 造型作用:技术、造型、戏剧(p264) 自然光:阳光、散色光、反光(270) 判断
5600K(橙)用以进入蓝光的?(P5) F8—F5,就是开大光圈。(对)
通光量增大一级,曝光值减小一级(错)
阴影里的色温比影子外面低。(错) 简述:
1、 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P8)
1、 屏幕显示:像素(p8)、光色结合、与电影的区别(电视画面是发光体,电影画面是反光
体)
(1)电视画面色彩夸张(p9) (2)电视画面无纯黑画面(技巧p10) (3)电视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
(4)电视信号与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
2、 平面造型(二维-->三维空间的拓展)(重点:p12) (1)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显现画面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 (3)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局限 (4)利用声音元素(多维空间、心理空间) 3、 框架结构(p15) (1)电视景别
(2)框架景物的相对性(p16图1-3) (3)平衡(图1-4) (4)相对运动
2、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P30)
答:(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力求真实、准确(特殊的艺术创作除外);(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3、 特写镜头的作用。(P48—50)
1、从细微处揭示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创造视觉张力。
2、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形成电视语言的一个戏剧因素 1、 可用于转场,画面语言的纽带和重心
2、 与远景注重“量”的表现相比,特写更讲究“质”的表现,调动观众的触觉经验
注意:构图力求饱满,宁大勿小。严格控制好曝光量,多用手动光圈。不宜孤立使用特写镜头
4、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理解。(P61—62) 客观性角度:如实记录,很少变形
主观性角度:拟人化的视点运动方式,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引起强烈的心理感应(如:赛车、动物、跳楼)。
运用必须合理、有依据、必要的,不宜乱用 摄像员:独特的角度,新、奇、特、美
5、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P73)
6、 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P74—76)
答:(1)简洁;(2)主体突出;(3)立意要明确;(4)画面应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5)两种情况
7、 前景的作用?拍摄前景应注意的问题。(P94—96)
答:(一)作用(1)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师大校门);(2)表现时间、季节、地方色彩(冰柱、枫叶);(3)强化画面纵深感、空间感;(4)均衡构图、美化画面; (5)与主体有特定的意味(丰收的玉米);(6)运动摄像加强节奏感、韵律感。
(二)注意(1)为主体的突出和主题的表现服务(遮挡主题、干扰注意);(2)应弱于主体表现,防止前景抢眼;(3)要富有装饰色彩,构图美。
8、 构图的主要任务。(P104)
9、 固定画面的特性、功用和局限。(出一个,P111—113) 功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