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外合治甲状腺腺瘤60例
【摘 要】 目的:探讨内外合治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60例,应用自拟消瘿汤配合外用阳和解凝膏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痊愈19例(31.7%),显效20例(33.3%),有效17例(28.3%),无效4例(6.7%),总有效率93.3%。结论:内外合治甲状腺腺瘤无创伤,适应证广,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自拟消瘿汤;阳和解凝膏;中医药疗法
甲状腺腺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甲状腺肿瘤,其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组织,一般情况下没有全身不适症状,可于任何年龄发病,尤其常发病于中青年女性,可单发或多发[1]。甲状腺腺瘤的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略为坚韧,无压痛,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易致甲亢(20%)或癌变(10%)[2]。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采取手术治疗。患病时,由于本病多数无自觉症状,患者在无意中发现颈部结有肿块而去就诊,然而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心理,使得部分患者并不愿意采取手术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无创伤,疗效稳定,适应证广,复发率低,这些特点在对该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了显著优势,临床中也越来越多的应用治疗患者[3]。2000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应用自拟消瘿汤配合外用阳和解凝膏治疗甲状腺腺瘤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66岁,平均30.6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者4年,平均1.47年;单发性甲状腺腺瘤24例,多发性甲状腺腺瘤36例;b超检查部位:在右叶者22例,左叶者18例,峡部者3例,双侧者17例;囊性腺瘤18例,实性腺瘤42例;肿块大小:最小3mm×4mm×3mm,最大30mm×12mm×20mm。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伴有吞咽不适,颈部压迫感,心烦,胸闷等不同程度的症状。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①甲状腺区出现局限性肿块,均匀肿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②同位素碘扫描:良性肿瘤多数为“温结节”;③b超检查:根据波形可鉴别甲状腺的病理特征,如实质性或囊性;④组织检查:甲状腺为球形肿物,表面有完整的包膜包被,瘤组织向四周膨胀性压迫性生长,一般多发,瘤细胞分化好,间变不明显,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近其母细胞。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药 自拟消瘿汤。药物组成:海藻12g,昆布12g,制香附10g,浙贝母12g,柴胡10g,白芍10g,瓜蒌12g,郁金12g,栀子10g,煅瓦楞子6g,海浮石6g,黄芪30g,党参18g,甘草3g。煎服方法:上方加水煎煮两次,取浓汁300ml,150ml分早、晚两次餐后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2 外用药 自制阳和解凝膏。药物组成:牛蒡子1.5kg,白凤仙梗120g,川芎120g,附子、桂枝、大黄、当归、肉桂、草乌头、地龙、白僵蚕、赤芍药、白芷、白芨、乳香、没药、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陈皮各60g,苏合香油120g,菜油5kg。制法:将菜油5kg入锅把白凤仙梗熬枯去渣,次日除乳香、没药、苏合香油外,余药皆入锅熬枯,去渣滤净,称准份量,每500g油加黄丹210g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撤下锅来,将乳香、没药、苏合香油加入搅和成膏,取膏摊于布上。用法:每晚睡前贴上,次晨取下,每天换药1次。一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3.1 观察指标 ①服药前、后均需要对甲状腺功能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②指定一名超声科医师参与本临床观察,由其负责进行所有患者在服药前后的甲状腺彩超检查,并能确定肿块最长轴、矢状和最大横断面三径的缩写值总和;③患者在服药前、后应均
进行肝功、肾功及血等常规检查,以观察药物的安全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