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35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35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8:06:16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

35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p269 一、选择题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D)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7月多年平均气温3℃等温线在南坡海拔较高,可知南坡为阳坡,则北坡为阴坡;再根据雪线的高度可知,南坡雪线低于北坡,故南坡应为迎风坡。

2.图中甲、乙间分布最广的自然带可能为(A)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解析]甲、乙间7月多年平均气温大约为3~7.2℃,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虽低,但可生长较低等的植物,最有可能为高山草甸;高寒荒漠通常出现在降水极少、年均气温大约为-10~-8℃的环境条件下;而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则需要较好的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1

3.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A.人类活动B.海拔高度 C.地势起伏D.坡面朝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A。

4.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D) 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解析]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选D。

林线,通常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专家测得中国林线的生长季平均气温为8.2℃。有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线也是一条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大约为6.7℃的等温线。就是说,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单位:m),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 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B.青藏高原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西北干旱 D.图中有些地区的林线高度只是理论高度

2

[解析]由题干可知,林线高度是由平均气温最高值决定的。西北地区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所以林线高。

6.往往郁闭的森林越不过林线,但稀疏的林地往往可以突破林线的高度。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B)

A.因为有的树生命力更旺盛

B.因为郁闭的森林遮阴作用导致树下土壤的温度达不到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C.因为遮阴作用差异导致郁闭的森林比稀疏的获得光照少,难以生长 D.因为林线以上降水量不足,不足以供应郁闭的森林生长,但稀疏的林地可以 [解析]材料中“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选B。决定森林上线的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光照和降水,因此,C、D错。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草本、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7~9题。

7.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草本、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故选A。

8.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B) 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

3

[解析]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故选B。

9.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C)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

[解析]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的苔原带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热量条件变好,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故选C。

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图甲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在4800m左右,图乙为图甲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密支那的自然带类型与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C)

①海拔低 ②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③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 A.热带季雨林带,①②③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③④ C.热带季雨林带,①③④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 35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p269 一、选择题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D)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7月多年平均气温3℃等温线在南坡海拔较高,可知南坡为阳坡,则北坡为阴坡;再根据雪线的高度可知,南坡雪线低于北坡,故南坡应为迎风坡。 2.图中甲、乙间分布最广的自然带可能为(A)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解析]甲、乙间7月多年平均气温大约为3~7.2℃,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虽低,但可生长较低等的植物,最有可能为高山草甸;高寒荒漠通常出现在降水极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