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银行学(含答案)
25、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包括( ABCD )。
A、全面监管的原则
B、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C、监管的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原则 D、促进货币市场效率原则
26、对商业银行业务运营的监管通常采用( AB )等方法。 A、现场检查 B、非现场监督 C、存款保险管理 D、破产清算
27、集中型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是指政府制定专门的证券市场管理法规并积极参与证券市场的管理,其优点在于( ABCD )。
A、有利于证券监管的权威性和管制的深度与广度 B、能够避免出现群龙无首、过度竞争的混乱局面
C、可以有效限制自律组织的“自利”弱点并加以合理引导和利用 D、政府监管机构的非利益导向性使之更为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
28、审批商业银行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ABCD )等。 A、社会经济需要 B、银行业竞争状况 C、高级管理人员素质 D、资本金
29、在骆驼氏评级体系中,关注的重点包括资本、资产质量和( ABCD )等内容。
A、管理水平 B、盈利能力 C、流动性 D、敏感性
30、在我国,根据《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对于危机银行可以采取的市场退出方式有( ABCD )和破产。
A、接管 B、兼并 C、解散 D、撤消
31、美国监管当局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 ABCD )等方面。 A、审慎监管政策的制定 B、非现场检查
C、现场检查
D、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
32、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会通过( ABC )等金融市场进行传导。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信贷市场 D、商品市场
3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通过( ABC )等作用过程进行传导。 A、财富变动效应 B、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C、信用可供量变化效应 D、预期效应
34、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具体体现为( ABCD )等方面。 A、代表政府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 B、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集团建立合作关系 C、参与国际清算银行的活动
D、在国外需要的地方设立中央银行驻外代表处
35、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的意义体现在( ABCD )等方面。 A、对世界性的利率、汇率、股价变动有稳定的作用 B、有利防范或缓和货币和债务危机 C、有助于抑制全球性通货膨胀 D、促进国际银行业稳健发展
三、判断题
1、中央银行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建立经历了基本建立、推广和完善三个阶段。
2、我国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的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属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属于这种类型。
3、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美国、德国是实行这种体制的典型国家。
4、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是按照经济区域设置的,而中心支行和支行则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
5、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成立于1913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
6、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看,是属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中央银行。
7、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调整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个方面。
8、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银行制度有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由财政部领导的中央银行制度和对政府(首脑)负责的中央银行制度。
9、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资金来源决定资金运用;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金运用决定资金来源。
10、货币的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供应,为国家弥补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也是经济发行。
11、在当今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金融稳定与否关键的并不在于纸币发行数量的大小,而在于较大口径的货币供给状况。
1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法律一般都对非国家股份持有者的权利作了限定,因而对中央银行的政策基本上没有影响。
13、中央银行对外负债一般是出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既定水平以及防范货币金融危机的需要。通过对外负债,中央银行可以增强资金实力和调控能力。
14、中央银行产生的唯一途径是政府直接出面组建中央银行。
15、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在性质上是一家会员银行持股的股份制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本金属于国家所有。
16、准中央银行制度指的是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只是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及其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综合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我国的香港是这种中央银行制度的典型代表。
17、在资本总额和存款负债一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扩大储备资产,增加放款及再贴现和证券投资,就会直接导致货币流通量的扩张。
18、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指定的我国人民币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负责贯彻货币发行政策,组织人民币发行业务。
19、货币发行准备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现金准备的比例越高越好,作为证券准备的证券必须是在金融市场上交易、流通的证券。
20、小额支付系统是为货币、黄金、外汇、商品市场的经纪商与交易商、从事货币市场交易活动的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
21、M2作为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总量,其占名义GDP的比重指标,体现着一国的金融深化程度;M1占名义GDP的比重指标,则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对实际经济过程的作用程度。
22、利率目前在我国只能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23、无论在何种经济环境下,货币供应量都是最佳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4、目前,很多国家同时选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共同作为中介目标。
25、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要借助于一定的传导机构行为的变化与作用来完成,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行为。
26、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间接的。
27、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作用是间接的,而财政政策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是直接的。 28、货币政策既不能长期钉住利率,也不能长期钉住失业率,而只能控制名义货币供给量。这是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论。
29、当中央银行要实施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时,可以采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如果中央银行要阻止经济衰退,则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0、我国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1、外部时滞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32、由于基础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具有倍数扩张的作用,所以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基础货币,就一定能够控制住货币供应量。
33、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是限制信用扩张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提高流动比率,可以起到限制信用扩张的作用。
34、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投放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回笼基础货币。
35、当经济处于严重需求不足时,即使中央银行能够提供足够多的货币,政府支出也会挤出私人投资和消费。
3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的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和其他流动性很高的有价证券,其中尤其以国库券为主。因为国库券流动性强、发行数量大、便于市场操作。 37、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还可以影响利率。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时,一方面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另一方面,会使市场利率下降。
38、金银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相应投放国内通货,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因此,金银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国际储备资产往往会造成本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39、从九八年起,我国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控制,这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从间接调控向直接调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0、货币政策所使用的工具一般与政府产生税收和收支活动相关,而财政政策使用的工具通常与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业务活动相关。
41、菲利浦斯曲线说明了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42、西方国家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其主要选择间接型货币政策工具,但并不完全排斥直接型货币政策工具。
43、间接信用指导的优点表现即使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很弱,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44、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来实现的。
45、中央银行贴现率的变化可以作为同业拆借利率和其它市场利率变化的信号,这说明贴现率的调整一定会对未来市场利率变化的方向产生影响。
46、不仅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在存款金融机构、企业单位或私人之间进行的有价证券买卖也能起到宏观调节的作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