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技法
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技法
中国书法传统技法的基本体系
技法是书法艺术的实践形态,是人们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总结、创造并不断完善的汉字书写方法。书法技法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书法技法由笔法、结字法、章法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连,相互影响。
第一节 笔法
笔法指运用毛笔正确书写的方法,是使所书点画线条符合一定的审美要求的一种手段。笔法是书法技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它包括执笔和用笔两部分。 一、执笔
执笔是毛笔的执持方法。执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所书作品的好坏,因此,在初学时就养成正确的执笔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古人对执笔方法进行过多种尝试,诸如单钩法,双钩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法、握管法,等等,名目繁多莫衷
一是。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其实这\虚而宽\就是方法。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书家的实践、筛选,终于总结出一种被大多数书家所接受的执笔法,即唐朝陆希声提出的\挟、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挟”,指大拇指第一节的内腹斜而仰地贴住笔的靠身一侧。\押\,指用食指的第一节斜而俯地贴住笔的外侧。\钩\,指紧贴着食指的中指用第一节或第一、二节弯曲处钩住笔的外侧。 \格\,指用无名指抵住笔管,配合食指、中指向内的钩力,既使笔基本平衡,同时又使运笔更加灵活。\抵\,指用小指自然地顺势托住无名指,从而使五指作用于笔时能更加协调,使力量达到均衡。然而,同样是五字执笔法,由于手指弯曲的角度以及执笔的深浅与松紧程度不同而各呈其势。只要在书写时手指、手腕能灵活方便,符合手的生理结构要求,所执之笔能基本垂直于纸面,便是正确的执笔方,无论写小字或写大字,坐着或站着,枕腕或悬腕,其执笔姿势都应该做到笔正而手灵。掌握了正确的执笔之后,还应进一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从而确保执笔的灵便。
l.枕腕法
把右手枕在桌面上,或将左手手背垫在执笔的右腕下,叫枕腕法。这时手掌要略微竖起,手掌与桌面所形成的夹角较大,一般在75度左右用这种方法只宜写小字。
2.悬腕法
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枕靠在桌上,叫悬腕法。这时手掌可略放平,手掌与桌面的夹角要比枕腕时小一些,可写大小在五公分左右的字。 3. 悬肘法
手腕与肘均离开桌面,整个手臂悬空,叫悬肘法。这时手掌与桌面的夹角比悬腕法还要小,由于没有任何阻碍,因此可写较大的字。一般站立时书写均用悬肘法,此法手腕与桌面的夹角更小,手腕常自然平覆,这时执笔的手指与掌心的距离已经拉开。取这种姿势写字,可自由地书写各种大小不同的字,根据所写的字的大小,书写时手指、手腕和肘的动作配合大致有以下的规律:
1. 运指法
用手指拨动毛笔完成书写的方法叫\运指法”。运指法一般说来宜写小字,通常与枕腕法相配合。
2.运腕法
用手腕的运动来完成书写的方法叫\运腕法\。运腕法适宜写较大些的宇;一般与悬腕法或悬肘法配合使用。 3. 运肘法
靠肘的运动来完成书写的方法叫\运肘法\。用此法可以写较大的字,孽窠大字则只能用悬肘法来写,有时还要同身体的运动配合起来完成书写。
一般来说,书家不赞成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书写(除小字外),因为这样写的字容易浮滑,大多数书家赞成\笔笔送到\当然,在运腕与运肘时也并不排斥手指的细微动作。书写是通过指、腕、臂、肘的协调动作完成的,凡事均不能机械生硬地照搬、照抄。
执笔的松紧及用力与否,古今书家常争论不休。执紧者主张\全身力到\包世臣),执松者主张\把笔轻\米芾)。若均走极端,必然导致失误。应该是时紧时松,似紧似松,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最终达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心手两意,翰逸神飞的境界。
另外,执笔的高低与书体、书风亦有一定的关系。执笔低,字沉稳,适宜写篆、隶、行、楷;执笔高,字飘逸,适宜与行草或草书。然而,沉稳易于呆板、飘逸易于浮滑。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达到既沉稳又痛快的境界。
除了手法要正确以外,身法也至关重要。身法一般有坐势和立势两种。坐势除了要做到头正、身直、足安以外,还要注意笔要居中,手臂要向正前方向拉开。立势要两足齐肩分开站稳,身子略向前倾,手臂向前拉开。不管是坐势或立势,身体都要自然放松,姿势要求正确,以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用笔
用笔指使用毛笔的方法,亦即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古人对用笔十分重视,元代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可见用笔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
严格说来,用笔分用锋与用毫两个方面,但实际书写时,两者很难绝然分开,它们是若干动作的综合构成,故合而论之。用笔之法包括中、侧、藏露、提按、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