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硫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十五) 硫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4年青岛模拟)以下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①HClO的氧化性比H2SO4的氧化性强 ②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 ③氯气能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 ④HCl比H2S稳定 ⑤H2S能被Cl2氧化成硫单质 ⑥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⑦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 ⑧氯的最高价为+7价而硫的最高价为+6价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
解析:判断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故选D。
答案:D
2.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
①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 ②二氧化硫和氯气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 ④氨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⑤常温下浓硫酸用铁的容器存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 ⑥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
A.②③④ C.③④⑥
B.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分别是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浓盐酸的挥发性;②分别是二氧化硫的化合漂白和HClO的氧化漂白;③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是发生了漂白作用,而使溴水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④两者都能和浓硫酸反应,但是HI与浓硫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H2SO4+2HI===I2+SO2↑+2H2O;⑤两者都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包括金属的钝化);⑥前者是浓硫酸的脱水性,后者是氢氟酸的腐蚀性:4HF+SiO2===SiF4↑+2H2O。
答案:B
3.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①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②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③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24 ④稀释浓硫酸,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
-
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不断散失 ⑤SO2使溴水褪色后,将褪色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A.④⑤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②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③无法排除SO23的干扰;④稀释浓硫
-
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⑤SO2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会变为红色。
答案:D
4.(2014年哈尔滨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 B.SO2、Cl2都可用于漂白物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效果
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 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答案: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色的酸雾,这说明HCl不稳定 B.蔗糖中滴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这说明浓硫酸是氧化性酸
C.胆矾晶体中滴入浓硫酸,胆矾由蓝色变为白色, 这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D.碳酸、亚硫酸和次氯酸都是不稳定性酸 答案:D
6.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含I2的淀粉溶液
A.①④ C.②③⑤
B.①②③ D.③④
解析:①显示SO2的漂白性;②③⑤显示SO2的还原性;④显示SO2的酸性。 答案:C
7.下列溶液中,能除去CO2中SO2杂质气体的是( )
①石灰水 ②稀硝酸 ③KMnO4溶液 ④溴水 ⑤酸化的Ba(NO3)2溶液 ⑥品红溶液 A.①⑤ C.③④
B.②③④⑤⑥ D.①③
解析: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①不能;②③④⑤均与SO2
反应,均能除去SO2,但②⑤中又生成新的气体杂质NO,所以只有③④可以;品红溶液只能鉴别SO2气体,不能用来除去SO2气体,⑥不能。
答案:C
8.向5 mL 18 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0.09 mol的硫酸被还原 B.有0.045 mol的硫酸被还原 C.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小于2.88 g
解析:浓硫酸与铜加热时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发生反应。浓硫酸与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硫酸,因此,参加反应的硫酸的实际量要比理论计算值小。根据题意可得n(H2SO4)=0.005 L×18 mol·L1=0.09 mol,参加反
-
应的硫酸n(H2SO4)<0.09 mol,参加反应的铜小于2.88 g。
答案:D
9.(2015年海淀区测试)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O2/点燃H2O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SO3――→H2SO4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高温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
+2CaSO4
D.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解析:S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只能生成SO2,A项错;硫元素以酸根的形式进入土壤,B项错;CuS中S的化合价为-2价,具有还原性,D项错。
答案:C
10.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浓HNO3途径①:S――→H2SO4
O2O2H2O途径②:S――→SO2――→SO3――→H2SO4 O2O2H2O途径③:FeS2――→SO2――→SO3――→H2SO4 A.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
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 C.由途径①、②、③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 D.途径②、③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解析:途径①属于浓硝酸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表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A项正确;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为可逆反应,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
-
成本,B项正确;由途径①、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而途径③转移7 mol e,C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再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B中品红溶液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铜丝向上抽动离开液面。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在盛有BaCl2溶液的C试管中,除了导管口有气泡,无其他明显现象,若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位置。
滴加的溶液 沉淀的化学式 氯水 氨水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由于导管E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完毕后,装置中残留气体有毒,不能打开胶塞。为了防止该气体排入空气中污染环境,拆除装置前,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A试管中有空气,加热时气体逸出,在B、C中产生气泡,要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只能从B中品红褪色来说明。SO2通入BaCl2溶液中,二者不反应,但会
2
有SO2溶解,滴加氯水时发生反应SO2+2H2O+Cl2===H2SO4+2HCl,生成的SO24与Ba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