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语文诗词赏析资料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赏析资料及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8:10:17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B.从第二句中\夜\字可知时间,\泊\字告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在此处,\秦淮\近酒家\五字晓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C.第三句批评歌女纵情声色,醉生梦死,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知国之将亡而唱亡国之音,诗人耳闻目睹,心中激起无限的忧愤。

D.第四句里一个\犹\字意味极其深长,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 )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 )

6.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龟虽寿》

A.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生命有限,言外之意是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B.以\老骥\自况,转消极为积极,正是诗人主动进取、老当益壮,虽届暮年而雄心勃勃的自我形象的艺术写照。 C.作者认为\天命\只是客观的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昂扬进取,这是十分可贵、可取的积极而又乐观的人生态度。

D.末二句与诗的内容无关,与其画蛇添足,不如一笔删除。 ( )

7.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指出理解不当的一项(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A.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精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B.\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成为\诗眼\。 C.\曲径通幽处\的\曲径\改为\竹径\更好,落实而明确,免得非非之想。 D.一个\悦\字,也表现了作者从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中感受到的欢愉。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A.\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为整首词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染上一层凄凉黯淡的底色。

B.仰望夜晚的天空一弯残月,使人愁上添愁;俯视秋天的地面无边寂寞,使人愁而更愁;二、三句摹画其人所见楼外之景,不言愁而愁自见。

C.下片前三句暗用\丝\作喻体,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更胜一筹。

D.最后一句是不借助比喻的白描,可惜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因为难以言说,最终只有自己内心知晓了。 ( )

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A.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名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B.这首诗所表达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为大学问家的作者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C.后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又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D.后两句也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现在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

10.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o村居》

A.头两句写景,茅草、小溪、青草,本来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B.后六句写人,通过翁媪打趣闲谈、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

C.作品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的表现手法,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却写得生趣盎然。

D.作品写白发翁媪,先见其人;写大、中、小三儿,后闻其声。如实描摹,简洁自然,写出一家两老三少的活动。 11.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找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前10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象,紧扣诗题中\白雪歌\三字,为送别作铺垫,展示了一幅广阔的飞雪图,以透露诗人的豪放感情。

B.\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新奇的联想既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C.\胡琴琵琶与羌笛\都是边地之声,其中也寄寓了诗人陶醉于宴会中的边地音乐艺术表演的赞叹和感慨,表现出乐观的情绪。

D.后8句写送别的情形,扣\送武判官归京\六个字,一边叙事,一边抒情;别时所见不止是景语,也是情语;末句一个\空\字最为传神,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

12.读《天净沙o秋思》(马致远),说出理解欠妥的一项(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前3句全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辨。 B.前3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参考答案: 一1、B 2、D 二 1、C 2、B 三、B四、A五、B六、C七、C八、C九、A十、A十一、D十二、C 十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三、C 十四:1.D 2.D 3.C 4.C 5.D 6.D7.C 8.D 9.A 10.D11.C12.A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搜索更多关于: 中考语文诗词赏析资料及答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B.从第二句中\夜\字可知时间,\泊\字告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在此处,\秦淮\近酒家\五字晓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C.第三句批评歌女纵情声色,醉生梦死,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知国之将亡而唱亡国之音,诗人耳闻目睹,心中激起无限的忧愤。 D.第四句里一个\犹\字意味极其深长,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 )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