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
查分析,发现生水箱使用的1.0MPa加热蒸汽串入了部分甲烷和氢气。经过进一步的溯源分析和查找,发现制氢装置的中变气和除盐水换热器( E302/A)发生内漏,使中变气中的甲烷和氢气通过水汽分离器( V305)进入1.0MPa蒸汽管网系统,生水箱直接加热蒸汽取自该管网,因此甲烷和氢气串入生水箱并从中析出,形成爆炸气。当动火人在罐顶切割时,便引爆了串入罐内的爆炸气体。这是导致爆炸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2)施工人员擅自扩大原火票使用范围,违章到火票规定范围以外的地点进行切割动火,火票上开的是预制管线动火,而施工人员却到生水箱顶部动火,属于无票违章动火;施工队唐某不是电焊工,私自动火,属于无证违章动火;施工队在动火过程中,私自更换动火人,致使火票上的用火人与实际用火人不符。施工队无证、无票,擅自违章动火,是造成此次爆炸事故的另一原因。
3.整改及预防措施
(1)将制氢装置水汽分离器( V305)产的1.0MPa蒸汽改去放空,不进蒸汽管网,坚持到装置检修,将换热器( E302/A)进行改造,解决了其管壳程温差大导致的管束内漏问题。
(2)在水、蒸汽、氮气等不可燃设备管线上动火作业时,也要对设备内爆炸气进行分析,检查确认有无可燃介质串入,合格后,才能动火施工。
(3)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作业监护人员的管理,杜绝无证、无票、违章作业。
第三节 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 氢气高点排空,雷击起火事故 1.事故经过
2003年8月11日17:50分,某制氢装置酸性水汽提塔顶放空线遇雷击着火。岗位人员紧急启用塔顶放空线消防蒸汽,将火扑灭。
2.事故原因
灭火后,查找事故原因,发现PSA入口的中变气第四分水罐液位出现偏高假指示,液控阀在自动状态下全开,酸性水减空后,导致大量中变气串入CO2酸性水汽提塔,随塔顶放空线排入大气,遇雷击着火。
3.整改及预防措施
(1)立即联系仪表工处理好分水罐液位指示,调整分水罐液位至正常。
(2)加强岗位人员责任心教育、考核,督促其认真盯表、巡检,及时发现仪表问题。 (3)夏季雷雨季节,做好防雷击安全检查。
【案例2】 阀门内漏,氢气着火伤人事故
1.事故经过:
2002年6月1日,某厂制氢装置的氢气线上要加流量表。6月5日19时,车间安排岗位人员将阀1、阀2、阀3关闭,并将导淋阀1打开进行管线撤压,撤压结束后将导淋阀1关闭。6月6日下午15时10分,厂调度处、车间共同到现场确认阀2、阀3之间是否达到加盲板条件,将阀1打开检查管线内氢气是否放净,随后开大导淋阀1,阀门开大后管线内的氢气突然从导淋阀1处喷出着火,将在导淋下开阀的刘某、王某二人轻度灼伤。消防队接火警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掩护并对周围管线降温处理。并关闭阀1、阀5、阀6,氢气放火炬撤压,15分钟后火焰熄灭。事后检查该线阀1、阀2、阀3、阀4四道阀门全部内漏,使化肥厂来的2.3MPa的氢气通过内漏的阀门从导淋处喷出引发着火事故。事故现场氢气线流程见图5-3-1。
乙烯裂解氢(已停) 导淋阀1 1 2 3 4 导淋阀2 6 此处准备加隔离盲板 5 去加氢装置 化肥厂来氢气
此处准备加流量计 图5-3-1 事故现场氢气线流程
2.事故原因
(1)氢气线上阀1、阀2、阀3(阀4关不动)长期未检修致使阀门内漏,导淋阀1处有铁锈存在使导淋不畅,当阀门开大后铁锈与氢气一起喷出,氢气因流速高产生静电而着火。
(2)处理问题前厂调度处虽然组织召开了讨论会,但车间制定的方案过于简单,没有制定详细的防范措施和注意事项,也没有对氢气的危险性有充分认识。
(3)员工个人防护意识不强,思想上麻痹大意,开导淋时未采取保护措施,而且两人同时站在导淋的下面,导致氢气喷出着火后将两人同时灼伤。
(4)此处管线设计上有缺陷,一是氢气管线上无压力表,无法确认管线内氢气是否放净;二是氢气线上无高点放空,低点撤压时有铁锈将倒淋堵塞。
3.整改及预防措施
(1)将内漏的阀1、阀2、阀3、阀4进行了更换,以防止重复事故的发生。同时针对氢气易泄漏的特点,对装置界区的氢气阀门,建议更换密封性能好的奥伯特(ORBIT)阀。
(2)在阀2、阀3之间增加压力表和高点放空。便于直接观察管线内氢气压力,减少或防止排空时阀门堵塞。
(3)处理问题前必须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尤其是处理氢气、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别危险的介质时,必须制定出详细的防静电着火、防自燃着火、防烫伤以及防着火伤人事故的安全措施,施工方案要经有关处室审批。
(4)进一步加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能力和处理危险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易产生静电着火的氢气时,排空一定要缓慢,有条件时要用蒸汽掩护,人不要站在排空点下面,要尽量远离排空点,同时将身体加以遮挡,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案例3】 设备超温,法兰泄漏着火事故 1.事故经过
1997年4月16日,某制氢装置脱碳系统溶液再生塔因起泡而发生拦液,大量溶液由塔顶跑损,双塔循环紊乱,导致粗氢中CO2浓度急剧上升,甲烷化反应器床层温度瞬间超过600℃,造成与甲烷化反应器出口相连的设备过热,法兰螺栓被拉长,在降温过程中无法恢复,氢气泄漏着火。
岗位人员紧急切除甲烷化反应器,产品氢气改放火炬,溶液中加入消泡剂,调整两塔操作参数至正常,粗氢分析合格后,再切入甲烷化反应器,恢复正常供氢。
2.事故原因
脱碳系统溶液再生塔因起泡而发生拦液,大量溶液由塔顶跑损,导致粗氢中CO2浓度急剧上升,甲烷化反应器床层超温。
3.整改及预防措施
脱碳系统应定期加入消泡剂,日常多注意分析溶液的泡高和消时,多注意观察、记录、分析再生塔的压降,如出现异常,有发泡、拦液倾向时,应及时加入消泡剂,并注意加强操作。
在脱碳系统出现异常操作,粗氢中CO2浓度上升时,应首先注意甲烷化反应器的床层温升,及时加大冷氢量或切除反应器,防止床层超温损坏催化剂或设备。
【案例3】 氢气放空,泄压太快自燃事故
第四节 中毒事故的案例分析
一、制氢装置潜在中毒危险性
二、典型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 抽堵盲板,施工人员中毒事故
1.事故经过
2005年4月9日某制氢装置停工,在管线隔离过程中,制氢车间联系施工单位进行盲板隔离作业。15:30分,在拆开HV204阀后法兰时,因HV204阀门内漏,管线中有毒气体冒出,导致现场作业人员王某中毒摔倒。 现场流程见图5-4-1。
PSA废气 火炬 PIC132(关) HV204(关) 火嘴 拆法兰处 导淋 炉顶放空(开)
图5-4-1 PSA废气流程图
2.事故原因
(1)车间在抽堵盲板作业前安全措施不到位。在抽堵盲板作业之前,对作业条件进行确认时,没有检查出HV204阀门内漏及阀后导淋不畅通,导致阀后管线的压力没有真正地撤净。在不具备拆开法兰条件的情况下抽堵盲板,造成阀前氮气和火炬气混合气体漏到阀后,从拆开的法兰处冒出伤及作业人员。
(2)施工人员个人防护意识不强,思想上麻痹大意,在拆开法兰时,未采取避开保护措施,而是正对拆开的法兰。
3. 整改及预防措施
(1)在工艺管线上拆卸法兰,进行抽堵盲板作业前,对作业条件要进行认真的检查,流程是否隔离,倒淋放空阀是否畅通,确认设备管线内无残压,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2)施工前,作业人员应了解设备内介质性质,做好个体防护。
第五节 氮气窒息事故的案例分析
氮气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的惰性气体,广泛应用于制氢装置。在装置停工时,普遍使用氮气进行置换氢气和油气,在装置开工前,又使用氮气置换空气、进行气密。
然而,我们从氮气获得好处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人因氮气窒息而死亡。根据美国化学安全与危险调查局(CSB)的统计数据,1992~2002年间,美国各行业中共有80人因氮气窒息死亡。这些事故发生的地点不一,既包括工厂、实验室,也包括医疗场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