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传染病制度汇编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表述时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发文来规范,教育部应该做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时完成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将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常规工作范围,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检查,指定专人负责查验接种证工作。
二、学校卫生室/保健室配合地段保健科做好在校生预防接种证的收集、保存、登记等管理工作,毕业后发还学生。
三、新生入学及转学前,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以办理入学手续。若有接种证遗失者,通知其到地段保健科补办后才予以办理入学手续。
四、配合卫生部门详细查对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五、对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新生,应将其接种信息填入《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儿童登记表》,同时填写《补种通知书》,并督促监护人携带学生持通知书到社区卫生中心进行补种。在学生补种或补证后复验。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为加强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天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学习消毒隔离专业知识,掌握常用消毒方法及个人卫生安全防护知识。
二、做好校医室医疗物品的消毒工作,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校内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后,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班级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四、传染病爆发后,配合疾病控中心卫生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五、对工作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按相关规定处理。
六、消毒方法要科学有效。消毒方法应当首择物理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剂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选择消毒剂前阅读说明书,消毒剂的使用范围,购买消毒剂时应根据使用目的选购。 七、使用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时室内不能留人。
八、学校应备有隔离室,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立即隔离;对于暂时无法离校的疑似病人安置于隔离室,及时与家长联系。 九、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方可进教室上课。 十、重大疫情发生,按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停止参加集体活动、兴趣班、游泳课,甚至停课等。
通风换气制度
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一旦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就很容易传播开,因此开窗通风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为确保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非严寒与非寒冷地区全年,严寒与寒冷地区除冬季外,应优先采用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
二、早晨师生到校后和每节课后,教室要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 三、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四、学校不得使用中央集中式空调。使用分体式空调、电风扇的学校,要保持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扇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为提高在校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传染病管理机制,保证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必要经费。由卫生室/保健室、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开展预防、控制染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二、以健康教育课形式系统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课。学校确保课时、师资,提供健康教育课教材及教参,健康教育教师依据“纲要”具体要求,将传染病防控相关的知识、技能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传授给学生。
三、卫生室/保健室人员根据学生特点和季节需要,利用宣传栏、广播、录像等多种形式,做好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
四、利用家长会或家长信等形式,为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取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