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3:29:39

B、李善的《文选》注 C、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D、朱熹的《诗集传》 11、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 )。

A、毛亨的《毛诗故训传》、郑玄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B、郑玄作的传、朱熹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C、朱熹作的传、郑玄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D、毛亨作的传、朱熹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12、“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代称 B、夸饰 C、譬喻 D、委婉

13、有活用现象的诗句是( )。

A、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B、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4、“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尚谁立哉?”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代称 B、夸饰 C、譬喻 D、委婉

三、是非题:

1、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所释的多半是当时的口语词。( ) 2、修订后的《辞源》是综合性的辞书,对阅读古书非常有用。( )

3、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是汉语拼音产生之前最简单、最科学的一种方法。( ) 4、反切注音法是使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之前最科学的注音方法。( ) 5、联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单个的字只起标音的作用,两个不同的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一般来说,联绵词不存在哪种写法是本字本义,哪种写法是通假字通假义的问题。( )

6、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两汉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声母。( ) 7、近体诗对仗要求词性相同的互相为对;句式结构完全相同;平仄相对。( )

8、词的格律比近体诗更加严格,比如,在词中,相邻的两句如果字数相同,就有必须对仗。( )

9、明代末年出了一个古音学家顾炎武,他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他说:“时有古今,地有

21

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

10、《十三经注疏》是唐朝人在总结前人注解工作的基础上,将十三部儒家经典作品重新做了注解后,再加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合刊而成的。( ) 11、“读曰”和“读如”都可以用来注音。“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而“读如”虽然也可以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但其主要的作用还是注音。( ) 12、古人的句读,就是我们现在的标点。两者是一回事。( )

1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 14、“晋国,天下莫强焉。”这句话使用了代称的修辞方法。( ) 15、“乘坚驱良逐狡兔。”这句话用的是代称的修辞方法。( )

四、名词解释: 1、五音 2、平水韵 3、对、粘 4、圈发之法 5、正义 6、博喻 7、并提

五、简答题:

1、所谓《说文》四大家是哪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2、什么叫“古无轻唇音”?举例说明。 3、什么叫“古无舌上音”?举例说明。

4、“平”、“上”、“去”、“入”四个字,它们是中古四个声调的代表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平”读阳平,“上”、“去”、“入”三个字都读去声,四个字只读两个声调。为什么?

5、简要说明“谓”和“谓之”这两个术语的不同用法。

6、简要说明“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这两组术语的不同用法。 7、根据下列例句说明什么叫“代称”。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8、什么叫“互文见义”?举例说明。

22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王引之,刘淇 2、声母,照、穿、床、审,晓、匣、影、喻 3、南北朝,协,协和。朱熹,诗集传 4、陈第,毛诗古音考 5、非去声,去声 6、全章大意 7、阐明经义、补充与修订毛传 8、动词、形容词,动词 9、并提 10、黄河容不下小船,夸饰 11、互文

二、选择题

1、D 2、D 3、B 4、A 5、D 6、B 7、A 8、A 9、C 10、B 11、A 12、D 13、D 14、D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名词解释

1、 音律学中间的,指汉语的声母发音,按36字母的发音部位不同分为声音、舌音、齿音、牙

音、喉音。

2、 为了便于人们写诗押韵,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广韵同用的韵合并起

来,归并为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作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通常所说的平水韵。

3、 对就是指近体诗,八句四联,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出句和对句平仄应相反。粘,

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

4、 宋元以后的人往往尊崇古书中所注的破读音去读书,并在需要破读的字的右角上,用红笔

画一个小圈,这个叫读破法或圈发之法。

5、 是术语,唐朝时注解古诗的新法,特点是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 6、 一口气用很多比喻来说明同一事物。 7、 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句中来叙述。

五、简答题

1、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其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 ”、“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 “辈” 读 双唇音,说明 的 上面 的 声旁 “非” 在 古代 读 双唇音。汉语方言中还保留这些痕迹。例如,湖南衡山,“浮(起)”、“孵(鸡崽叽)”、“(黄)蜂” 的 声母 分别 读 “袍”、

23

“抱”、“烹”。湖南 东安 的 “冯,逢,缝” 等 读 “彭”。 3、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直到现在,有些方音中仍然只有舌头音,例如 湖南衡山方言,“里(头)”读“底”,“(费)力”读“里”,还有闽南方言中“猪”的声母为[d],“陈”的声母为[t]。

4、语音发生变化。平、上、去、入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是四声,阴平上去,平分阴阳,声调的变化是以声母为条件,浊声母的平声字变成阴平,清声母的平声字变成阳平;上声有一部分变成去声,全浊声母的上声变成去声;去声没有变;入声字变化最多,入声字有部分没有规律,入声字的浊声母的有规律的次浊声母变成去声,全浊声母字变成阳平。

5、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被解释的词和解释的词在它们前面或者后面; 谓之不仅是用来解释词意的而且还是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的差别的。谓用来解释的词往往是用来说明前面的词所指的范围或者隐射的事物。

6、读若,读如光是注音的;读为,读曰除了注音还说明本字和通假字的。 7、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换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和这个事物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代称的几种形式:用事物的性质状态的特征的词带指代这个事物。不毛:荒凉的地方。用泛称代特称的。病指一切病,这边特指一种寄生虫病。用特称代泛称的。许史是汉代的贵戚,这里指当时的一般的贵戚,泛指的贵戚。

8、 两种情况,又叫互文或互见。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了

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义字,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24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B、李善的《文选》注 C、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D、朱熹的《诗集传》 11、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 )。 A、毛亨的《毛诗故训传》、郑玄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B、郑玄作的传、朱熹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C、朱熹作的传、郑玄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D、毛亨作的传、朱熹作的笺和孔颖达作的正义。 12、“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代称 B、夸饰 C、譬喻 D、委婉 13、有活用现象的诗句是( )。 A、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B、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4、“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尚谁立哉?”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代称 B、夸饰 C、譬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