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
历史原因: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
春秋战国时代,丝绸早已有很大的发展,帛画流行。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有:长沙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画的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画法用流畅的单线条勾勒为主,以平涂和渲染的色彩为辅。 1974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共四幅:;墓主人出行的场面身着红袍,戴冠佩剑, 士卒侍从,绘有车马行列,还有鸣金击鼓的乐舞场面。全画现存百余人,数百匹马,数十乘车。 3.秦汉:门类丰富
特点:门类丰富;以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为主。
历史原因:人们对鬼神的膜拜、汉代流行“视死如生”的风俗。 二、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文人画)
魏晋时期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盛世唐朝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4.魏晋:绘画的转折期
特点:①绘画理论的总结 ②“以形写神”③文人画出现 历史原因:“魏晋风度”,注重个性。
思考:“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士人群体的追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文人画? 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1)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 (2)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 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博学有才气。曾任东晋大司马桓温和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善画人物、佛像、山水、鸟兽,特别善于以色彩绘画人物画、肖像画、佛像画等。还善于点睛传神。他的这些画艺术水平很高,受到当时人的高度评价。
他将绘画推向了自觉。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小结:
第四课 自己办展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画展的基本设施、特色、效果。
(2) 筹办班级美术作品展,首先应对展览的目的、主题内容、展出的特点、方式、规模、
时间等进行细致、周到地设计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展出地点、时间,周全地筹划整体工作。展览的题目可以以画种、班级或表达某种理想等起名,如“装饰画展”“x年级x班书画展”“金秋书画展”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于画展的基本特色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且尝试策划一次学生画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一次画展的策划过程,并亲身实践,参与设计,培养做事的条理性。 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让你们印象深刻的画展呢?它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新课讲授 发展阶段1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画展的现场图片,展示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画展。 发展阶段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书画展览策划书案例》,了解书画展览的基本内容,对具体策划内容做详细地解释。 课堂练习
运用自己的理解,以组为单位,每组设计一份详细的画展策划书。 课堂评价
对学生的策划书进行相应的点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