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史部分4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B - 图文

中国古代史部分4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B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0 21:26:43

第二轮复习之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变革,奴隶制崩溃,为思想的繁荣提供了政治条件。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划时代的大变革,使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主张,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各国统治者为了争霸战争和政治统治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富国强兵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4)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5)兴办私学,人才济济。

例1 [2010·焦作模拟]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百家争鸣”主要学派主张的本质内涵和“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必然性】 (1)“百家争鸣”主要学派主张的本质内涵。

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反映的是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

奴隶制、建立封建制的进步要求。

②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政治上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要求宽刑薄税。客观上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要求。

③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既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又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作为新的生产关系代表的无所畏惧的气魄。

④韩非子继承了商鞅的“法治”思想,也吸收了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这给当时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理论武器;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以法为本”,用严刑峻法统治臣民,表现出战国晚期新兴地主阶级强大之后的专制意识,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积极的意义。 (2)“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必然性。

①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采纳韩非子的学说,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法家思想成为主要的统治思想。

②随着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完全确立,适应诸侯纷争局面的“百家争鸣”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而儒家学派的一些人面对刚刚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还要对它进行指责攻击,这就必然遭到被禁的厄运。所以,这种争鸣局面的结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百家争鸣局面最终结束的标志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子百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

(1)人与自然的“和谐”: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控制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所用。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现代文明的负面作用具有警钟长鸣的意义。

(2)人与人的“和谐”: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都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荀子的“人生不能无群”“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强调要使群居生活免于纷争,趋于强胜,人们就必须恪尽职守而彼此和睦;只要社会各阶层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能够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例2 [2011·全品预测] 2009年,央视二套开心学国学异常火爆,学习国学成为热潮。下列《论语》经典语句中,体现“和谐”理念的是( ) A.朝闻道,夕死可矣 B.四海之内皆兄弟

【我国封建时代儒家、法家和道家治国模式的形及其认识】

(1)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2)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诸侯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3)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政策。

例3 [2010·浙江卷]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

【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统一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标志着中外交流取得重大突破,是秦汉时期的一大贡献,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的第一阶段。中外交流促进秦汉文化的传播发展。丝绸、冶铸技术等的输出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及其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成就都充分说明秦汉文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祖先的成就告诉我们:中国人不缺乏探求科学的大脑和科学的精神,今天的青年应当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为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发挥聪明才智。

(4)气势恢弘,奋发向上。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宏大的规模、惊人的气魄已经成为秦汉文化的标志。司马迁的《史记》体现了一个学者博大的胸怀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原因: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间交流频繁,政策开放,中外交流广泛,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例4 右图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它反映了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气势恢宏雄伟 C.统一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D.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1)历史背景:①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继续威胁着中央政权。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彻底解决王国问题,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②过去的法家思想已经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恢复发展后的变化。③当时儒学代表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的主张,对儒学加以改造和发挥,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2)主要内容:①思想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意,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②思想实质:董仲舒的新儒学实质上是外儒内法,思想专制,是为封建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提倡儒家的德治、礼治和仁治;提倡等级观念和道德规范;再辅以“天人感应”的观念论证皇权的神圣性,为加强皇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3)历史影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对于巩固大一统的国家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其中唯心主义的成分应受到批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限制了其他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属于神学迷信思想,但要求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例5 [2010·北京卷]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二轮复习之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变革,奴隶制崩溃,为思想的繁荣提供了政治条件。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划时代的大变革,使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主张,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各国统治者为了争霸战争和政治统治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富国强兵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4)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5)兴办私学,人才济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