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声现象练习
的时间间隔⊿t=0.1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m?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一、选择题(1—13为单选,14—16为多选,每题3分,多选题选对但不全得1分,多选不得分,共48
1.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 2.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D.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3.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 ) A.声音响度大了 B.声音响度小了 C.声音没有变化 D.声音消失了
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 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
A.14.29s B.14.00s C.13.71秒s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 丙、乙、甲、丁 B. 乙、丙、甲、丁 C. 甲、乙、丙、丁 D. 丁、丙、乙、甲
6.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
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一一鱼 C.大地——水——鱼 D.水——鱼
7.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8.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
A.一次回声 B.两次回声 C.三次回声 D.四次回声 9.下面关于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5
A.音调高就是响度大 B.音调低就是响度小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低声细语”中的“低”实际是指音调低
10.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 据( )
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11.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12.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
A.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B.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 C.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3.蝙蝠在黑夜能发现要捕食的昆虫,是 ( )
A.借助于超声波 B.借助于复眼 C.借助于红外线 D.借助于紫外线 14.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的振幅决定音调 C.物体1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15.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 ( ) A.固体.液体也能传递声波
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
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6.下列各事物中,属于声源的是( )
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编幅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7.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
18.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这说明:声波具有 .
19.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 发出的.寻声而去,其 不变,但 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 .
6
20.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 ,其波形是 的. 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 ,其波形是 的. 21.控制噪声的途径 . . 等.
22.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 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 减弱噪声.
23.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24.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 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
25.一阵闷雷的巨响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 、 和 . 三、实验(每空2分,共18分)
26.如图,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 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7.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同学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 (2)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8.如右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3)此实验说明了 . 四、计算(28题5分,29题6分,共11分)
29.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经过0.2s后听到了回声,问这口枯井约有多深?
30.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 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15℃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 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 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 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 m..
7
物质 空气 题号 答案 17.振动、空气 18.摇曳、能量
B D A 1 2 3 松木 铁 水 温度(℃) 15 15 15 15 速度(m/s) 340 1450 3320 4900 4 A 5 A 6 C 7 B 8 B 9 C 10 D 11 A 12 B 13 A 14 15 16 ABD ACD BC 19.振动、音调、响度、空气、340m/s 20.乐音、有规则、噪声、无规则
21.防止噪声产生、切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 22.防止产生、切断传播途径 23.固体能传播声音 24.超声波
25.响度、音色、音调
26.(1)固体能传声 (2)金属传播声音的效果好(3)受阻碍线的振动(4)不能 27.(1)水、木棒 (2)水多,音调低;水少,音调高 28(1)声音变小 (2)声音变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9. 34m
30. 三 408m----438m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