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07 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 图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此题涉及曲流处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及实际应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013江苏卷)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题。
WWW.ziyuanku.com
图3
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B 8.B 【解析】
7.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流失侵蚀显著,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沉积。图中甲处位于河流的凸岸,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为流失的沉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8.根据河流的流向,甲处堆积物主要来自于河流的上游②③支流。根据金刚石矿的岩石为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火山岩。图中②处为岩浆岩,所以有可能找到金刚石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和岩石的分类。
(2013福建卷)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图4
9.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10.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答案】9.D 10.C 【解析】
C. ③
D. ④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貌和外力作用。
【考点归纳总结】
一、内力作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1.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水平表现地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形式 运动 垂直运动 变质作用 表现岩浆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形式 活动 地震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动 地势起伏 2.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基本形式 示意图 岩层的运动方向 岩层变化 岩层发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表 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对地表影响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例证 相互关系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岩层发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表 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3.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
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可用下图来表示:
【学以致用】读下图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
① , ② , ③ , ④ ,⑤ 。 A , B , C , D ,E 。 (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 ,其能量来源是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 作用。
【答案】(1)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侵入和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变质作用。
(2)A、B、C、E、F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出的热量 主导。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