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07 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 图文
18、图8 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9、图8 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河流穿过平行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答案】18、A 19、B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Ziyuanku.com
20、若山脉先形成,河流流向应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改为穿行,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河流上中下游水量大小的判断;水坝选址;河流流向的成因。
(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8-10题。
8.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 凹岸 D.入海口
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10.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答案】8.B 9.C 10.D
9.图2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
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与之类似。
10.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也就说中间大小的砾石最多,A图是均匀分布,B图是中间小两端多,C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所以选D。 考点:该题考查地貌类型和成因。
(2014·北京卷)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7、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6、A 7、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质构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3上海卷)(三)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⑥ 沉积物 ③ 岩浆岩 ⑤ ⑦ ④ 岩 浆 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 ③ C. ④ D. ⑤ 【答案】5.C 6.C
② 沉积岩 ① 变质岩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2013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浸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浸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答案】5.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