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07 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 图文
【课标解读细化】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地壳物质循环
3.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4.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图,分析其成因和分布。
5.以景观图、地形示意图切入,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思维发散训练】
1.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2.开凿隧道时需要避开向斜部位吗?
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的? 4.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
5.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你知道二者的形成有何不同吗?
6.形成长江三峡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异同?
7.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的总称,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类岩石中?
8.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 9.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10.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
11.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 12.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总是由粗到细吗? 【参考答案】
1.不能,应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2.要避开,向斜是储水构造,若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隧道有可能透水变为水道。 3.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
4.不是。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一要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是不是有明显的位移。
5.喜马拉雅山脉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而东非大裂谷则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
6.均为流水作用,前者为流水侵蚀而成,后者以流水堆积为主。 7.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
8.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9.河流的上游,河底纵坡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加上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条件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10.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
11.有没有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水的含沙量和水的流速等因素有关。黄河在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水含沙量大,在流速减缓时泥沙容易淤积下来。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是黄河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
12.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河流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但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因此上述规律并不正确。
【归纳梳理知识】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 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地壳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来源:ziyuanku.com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 和巨大的 。 运动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___________。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浆只有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断裂带 褶皱山脉 海陆变迁 喷出地表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 。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 ①使岩石发生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地貌
【答案】生物 崩解破碎 侵蚀 【注意提示】
(1)判断某一地质作用是否属于内力作用的基本方法,一必须是自然作用,二必须是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2)内外力的相互关系
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基础: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的相互转化。 2.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生成物质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原物质 _______ 、变质岩和已生成的 地质作用 作用 外力作用( 、侵蚀、 、堆积、固结成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作用(温度、压力) 各类岩石 作用 【答案】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沉积岩 风化 搬运 变质 重熔再生 四、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 ②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本形态 背斜 岩层形态 向上拱起 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 ,两翼 中心部分 ,两翼 地貌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而形成 向斜 向下弯曲 (2)规模:褶皱山大的可绵延数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十米。 【答案】波状弯曲 较老 较新 谷地 较新 较老 山岭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
【答案】压力和张力 断裂面 谷地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 作用下,沿着地壳的 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 和火山锥两部分。
【答案】压力 中央喷出口 火山口
五、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表现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前进 以 为主, 主要分布在 和河谷地 为辅 修建 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 带 这里地势 ,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原因 地势起伏大 【答案】公路 铁路 山间盆地 迂回 公路 铁路 相对和缓
【注意提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护养。 六、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初期:以 和下蚀为主,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横剖面呈“ ”字形。
(2)中期:河流在凹岸 ,在凸岸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3)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 。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而形成。
(2)类型:冲积平原,由 (山前)、 (河流中下游)和 (河流入海口处海滨地区)三部分组成。
【答案】溯源侵蚀 V 侵蚀 堆积 槽形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七、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呈 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