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5 3:03:17

琅琊王等,便是“虏家儿”的豪酋贵族。鲜卑诸民族的歌,原是所谓“其词虏音,竟不可晓”的,而现存的歌辞全是汉语,这一方面是由通晓鲜卑语和汉语的人的翻译;另一方面是由于鲜卑诸民族的汉化,现存部分歌辞原来就是用汉语创作的。 二、民歌的主题各异

1.南朝民歌皆为一色的情歌。这些情歌从女性的视角审视社会,解读

男女风情,民歌反映社会生活面狭窄,但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丰富多彩的女性群像。这固然是江南繁荣都市中商业社会中主流思想的反映,其中所抒发的情感仍不失真纯,且朴质健康,这与六朝那些宫体诗所描写的女性及情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歌辞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包括那些被歪曲的女性形象更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其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矛盾更是深刻幽邃,耐人寻味。例如:那些热烈的大胆的爱情追求者便唱出了“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憐”

(《子夜歌》)。那些坚贞执着的爱情守望者唱道:“朝思出前门,暮思出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子夜歌》

)特别是那些封建礼教的判逆者和在沉沦中又不甘沉沦者所唱的歌,更是悲切哀艳,酣畅淋漓而发人深省,聊录几首为证: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 畿》

)夜来冒风雨,晨去履风波。虽得叙微情,奈侬身苦何。(《初度娘》)郎为傍人取,负侬非一事。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子夜歌》)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寻阳乐》)2.北朝乐府民歌虽在数量上远不及南朝乐府民歌,但内容丰富多彩,

题材广泛,相当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战斗性也较强,酷似汉乐府民歌,这便是南朝乐府民歌不及之处。如:《琅琊王歌》中所反映出来的是战争与孤儿;《企喻歌》表现了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紫骝马歌》所揭示的是婚姻和人口问题;而《地驱乐歌》中则是描写出北国的畜牧生活等等,录几首歌来证实。

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婆,剧于十五女。东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正可憐。 (《琅琊王歌》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西向波。 (《企歌喻》

)烧火焚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聚寡妇,壮女笑杀人。(《紫骝马歌》)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地驱乐歌》

)此外,还有反映人民疾苦的和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在六十七首歌辞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杂歌谣辞》中的《敕勒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二十七个字便出色地画出了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象,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具有无比的魅力。是为“千古绝唱”。北方民族中的另一“绝唱”当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了,诗歌正是战事频繁时代环境的产物,但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 三、各具风格的南北朝乐府民歌

1.缠绵曲折、清丽婉转的南朝乐府民歌。这种风格的形成,同其主题

是相互相成的,南歌主要写爱情生活,特别是写对爱情的执着和痴心。我们诵读这些歌辞,就仿佛听到花前月下、江畔舟头的呢喃私语,感受到热烈跳动着的心灵。像“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瞑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这种天真近乎痴傻的浪漫情调正是南朝民歌的风格所在。正如《大子夜歌》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所谓缠绵曲折、清丽婉转,也是指感情浓冽但又表达得细腻曲折、流露婉转。这里

451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体育艺术11/2007既有感情因素,又同艺术手法密切联系,歌中多用比喻、比拟、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法,且融合使用,达到曲折含蓄的表达效果。例如“春蚕不应老,昼 夜常怀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作蚕丝》 )。双关谐音是南朝乐府民歌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它充分利用汉字同音的特点,使一个词同时表达出两种不同的意思。如“莲”谐“怜”,“藕”谐“偶”,“丝”谐“思”。此外还利用多义词,如“黄蘖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苦心”一词表面上讲黄蘖树的味苦涩,实际上说思念情人的“苦心”随日而长。比兴引用与双关谐音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严格的表述形式,这种表达技巧被后人誉之为“吴格”,它的大量运用,使南朝乐府民歌情调哀艳,越发显得缠绵婉转。例如“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语”,“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等等,不胜枚举。

民歌中有部分歌辞是男女的唱和赠答,这种形式在我国南方民歌中运用较广泛,在“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的唱和中,突出民歌的本身风格。《西洲曲》标志南朝乐府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但研究者们疑为文人之作。

2.粗犷豪放、朴质刚健的北朝乐府民歌,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广

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突出北方战乱生活的特有气质,以北方广袤苍凉的大自然为背景的诸因素下的形成的产物。其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充满着批判现实精神,视野广阔得多:兵官对立,民风土俗,战争惨景,英雄人物以及爱情都有涉及,老女、孤儿、寡妇,男汉,种种人物都在诗中出现。歌辞描写的也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情结,抒发一种悲慨激愤的情调。民歌用朴实爽朗、掷地有声的语言,塑造出慓捍英武的新刀、快马、健儿、冲天鹞子、呼天怨地的女子等诗歌形象,连本该委婉缠绵的爱情生活也是快人快语,快刀斩乱麻。诗歌整体呈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美,秉燕赵慷慨悲歌之遗风,以豪放雄健的气概引吭高歌。试录几首为证: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百,有钱始作人! 《幽州马客吟歌》

)陇头流水,呜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陇头歌》)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地驱乐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是显著的、深远的。其现实主义诗风,在北朝乐府民歌中尤为突出。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刚健清新的民歌出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南北朝乐府民歌体制短小精悍,大多为四、五言句,杂以七言,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当时著名诗人二谢、鲍照模仿于前,而唐代李白、王昌龄拟作于后而蔚为大观。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对唐代歌行体的发展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总之,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虽只局限于男女爱情一隅,但其所呈现的感情之真挚缠绵,用意之新鲜灵巧,语调之婉转清丽,以及人民运用丰富的生活经验及智慧所创造的双关谐音语的大量运用,艺术地完整地形成当时

南方民歌的特殊风貌;北方民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诗歌中呈现出北方民族苍凉广袤的自然景象和北方人民在战争生活中形成朴质刚健的特有气质。

南北朝乐府民歌在我国文学史上腾耀出一片清美的异彩,以其生气勃勃的艺术力量,吸引着当

时及后代文人的爱好,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56年.[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1962年.[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4]陆侃如,沅君.《中国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学院

搜索更多关于: 汉乐府民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琅琊王等,便是“虏家儿”的豪酋贵族。鲜卑诸民族的歌,原是所谓“其词虏音,竟不可晓”的,而现存的歌辞全是汉语,这一方面是由通晓鲜卑语和汉语的人的翻译;另一方面是由于鲜卑诸民族的汉化,现存部分歌辞原来就是用汉语创作的。 二、民歌的主题各异 1.南朝民歌皆为一色的情歌。这些情歌从女性的视角审视社会,解读 男女风情,民歌反映社会生活面狭窄,但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丰富多彩的女性群像。这固然是江南繁荣都市中商业社会中主流思想的反映,其中所抒发的情感仍不失真纯,且朴质健康,这与六朝那些宫体诗所描写的女性及情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歌辞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包括那些被歪曲的女性形象更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其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矛盾更是深刻幽邃,耐人寻味。例如:那些热烈的大胆的爱情追求者便唱出了“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憐”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