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扫描 专题10 细胞呼吸(含解析)
乙醇(μmol·g-1) 2.45 2.49 6.00 4.00 (1)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___呼吸受阻。
(3)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系可能变黑、腐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A,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做进一步解释,该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胞质基质不能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影响主动运输过程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解析】(1)黄瓜细胞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
9
转变为乙醇的过程不能释放能量,不能生成ATP。无氧呼吸中只有第一个阶段释放能量,产生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了乙醇(酒精),说明其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低氧胁迫下,酒精产量升高明显,说明有氧呼吸受阻,黄瓜根系通过加强无氧呼吸来提供能量。
(3)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影响主动运输过程,因此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根系可能变黑、腐烂。
(4)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由图中信息,品种A丙酮酸含量变化为0.03,结合表格内容,可知0.03=0.21-0.18,则品种B丙酮酸含量变化为=0.34-0.19=0.15。同理,品种A乙醇含量变化为3.55=6.00-2.45,则品种B乙醇含量变化为=4.00-2.49=1.51。据此绘图。
方法总结:影响细胞呼吸外界因素的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除了记住其原理外,还应注意外部因素在影响呼吸作用时是综合起作用的,有时在其他因素满足的情况下,某一因素成为限制因素。如动物冬眠时呼吸速率低的限制因素是温度,而夏季作物受涝死亡,其限制因素则是O2浓度。 考向4 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例题4.(2019·北京高考模拟)下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10
B.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日温为26℃时,夜温越低,昼夜温差越大,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减小,故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不利,A错误;在日温为26℃、夜温为20℃时,昼夜温差为6℃,此时番茄茎的生长速率最大,生长速度最快,B正确;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夜晚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正确;分析曲线图,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一定温度范围内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正确。
考向5 考查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
例题5.(2019·宁夏育才中学月考)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组 乙组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 【答案】A
【解析】甲组营造的是有氧环境,乙组营造的是无氧环境,A正确;甲组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即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
11
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D正确。
考向6 细胞呼吸的其他实验探究
例题6.(2019·浙江高考模拟)某同学为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设置了如图装置两组。甲组中A处放置一定质量的马铃薯块茎(厌氧呼吸产物为乳酸),B中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乙组中A处放置等量的马铃薯块茎,B中装有等量的蒸馏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不考虑气体水溶性、温度等因素对液滴移动的影响,设底物为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需氧呼吸的产物有 H2O、CO2和酒精
B.甲组液滴的移动情况可反映马铃薯块茎呼吸产生的 CO2量 C.甲、乙两组液滴均可以左移或不移动
D.若甲组液滴左移,乙组液滴不移动,不能确定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 【答案】D
【解析】马铃薯块茎需氧呼吸的产物是H2O、CO2,A错误;由于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组液滴移动的量可代表马铃薯块茎呼吸消耗O2的量,B错误;甲组液滴可以左移或不移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乙组液滴可以不移动,但不会左移,C错误;若甲组液滴左移,说马铃薯块茎进行了有氧呼吸,乙组液滴不移动,据此只能确定马铃薯进行了有氧呼吸,但不能确定其是否进行无氧呼吸,因此不能确定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D正确。 【典题精练】
1.(2019·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植物细胞中ATP的合成都是在膜上进行的 C.遮光培养可使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 D.植物幼茎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B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