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经济快速发展 C.城市问题突出
B.自然灾害频发 D.国家人口政策
(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 A.停滞增长 C.快速增长
B.缓慢增长 D.持续下降
(1)D (2)C [第(1)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问题突出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导致城市化水平下降。第(2)题,从图中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明显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
2.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C.2030年超过8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1)B (2)A [第(1)题,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数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量不会相等。第(2)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站上新台阶;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2019年1月14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过去的2018年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
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负。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北京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 问题2 (综合思维)北京市的“大城市病”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管理不当造成的。 问题3 (综合思维)北京市发展中的“减量发展”主要是指什么? 提示:采取各种措施分散、转移人口与产业、疏解一些城市职能。 [归纳总结]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环境质 量下降 城市交 通问题 城市住 宅问题 城市社 会问题 表现形式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