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章末 全册过关检测
高考 地理 历史
B.商业、工业、城郊农业、住宅 C.工业、城郊农业、商业、住宅 D.城郊农业、住宅、工业、商业
6.图2地租等值线的分布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下列解释不够合理的是( )
A.交通干线附近地租较高 B.交通通达度好的地方地租较高 C.距离市中心近的地方地租较高 D.郊外由于空气新鲜地租较高
解析:5.A 6.D 第5题,甲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适宜布局商业区,向外依次是住宅区、工业区和城郊农业区。第6题,地租与距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相关。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8.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7.C 8.C 第7题,读图可知,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A、B项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且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项正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D项错误。第8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价格上涨;随着城市化的高水平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相应地,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减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
高考 地理 历史
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 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 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C.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D.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
解析:9.C 10.C 第9题,丙地位于沿海地区,某项服务功能(如渔具维修)可能超过甲。第10题,城市的规模越大,数量越少;高等级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金字塔形。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1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高考 地理 历史
D.人工草地
解析:11.B 12.D 第11题,关键是掌握城市绿化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第12题,人工草地更接近地下水,若给人工草地使用杀虫剂,杀虫剂会沿草根向地下下渗污染地下水。
二、综合题(共52分)
13.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4分)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述理由。(6分)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据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8分)
年份 1960 2012 降水量/% 100 100 蒸发量/% 40 27 地表径流/% 12 41 地下径流/% 48 32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8分)
解析:第(1)题,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C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第(2)题,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且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第(3)题,该市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第(4)题,从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发展公共交通等角度分析。
答案:(1)A>B>C。 A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
(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邻近森林公园,处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
高考 地理 历史
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14.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8分) (2)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3)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10分)
解析:第(1)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2)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3)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
答案:(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2)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3)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化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
章末过关检测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8年5月4日,我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在青岛建成交付。“深蓝1号”运至黄海,用于深远海养殖三文鱼。三文鱼是高附加值冷水鱼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北黄海冷水团是出现在渤海海峡口东侧深层和底部的季节性水团,具有低温高盐、温差大、盐差小的性质,其底层水温与上层水温差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