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8章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
答:(1)哈罗德模型
哈罗德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哈罗德模型采用的是长期化和动态化的分析方法。长期化是把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因素看作变量,而不再假定为不变量,动态化是指把经济活动看作是时间上有连续性的活动。重点研究充分就业下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是: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倾向不变,储蓄由收入水平决定;③社会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两种要素的比例不变;④技术水平不变,资本-产量比不变;⑤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哈罗德模型主要有三个理论观点:①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②经济短期波动的原因,包括实际增长率低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高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两种情况。③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包括有保证的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两种情况。
(2)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模型假设:①社会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储蓄等于投资,社会储蓄是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②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③产出(y)仅是人均资本(k)的函数;④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并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其基本公式是: ?k=sy—(n+l)k。?k是资本存量的增加;s是储蓄率,表示储蓄占收入的比重;y是人均产量(人均收入);n是劳动力的增长率;l是折旧率;k是人均资本。公式表明资本深化(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人均储蓄-资本广化(一部分储蓄用于装备新劳动力,一部分用来折旧)。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增量(?k)=0。若?k <0,则说明人均储蓄不足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生产收缩,人均储蓄减少,?k渐趋于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反过来讲,?k>0时,经济也会自动地克服波动,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这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
(3)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的异同
相同点: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③规模收益不变。
不同点:①哈罗德模型假设资本和技术不能相互替代,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两者可以相互替代。②哈罗德模型假设资本-产量比不变,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资本-产量比可变。 20. 哈罗德模型中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古典模型是如何解决哈罗德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的?
答:哈罗德模型中存在两大难以解决的问题:(1)“存在性问题”。模型中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增长要求G=Gw=Gn,由于储蓄率、资本-产量比和人口增长率都是彼此独立决定的,所以只有在十分巧合的情况下,三者才会相等。因此均衡具有“刃锋”性质。(2)“稳定性问题”。实际增长和有保证的增长时时发生偏离,而这种偏离不仅不能自身矫正,而且会走向更大的偏离。
新古典增长模型改变哈罗德模型中资本和劳动不能替代的固定比例关系,认为这一比率可变,因而资本产量比也是可变的。这样当有保证的增长率与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率不相符时,市场机制就会自动调节人均资本拥有量,重新实现均衡。于是一种稳定的均衡增长关系就建立起来,解决了哈罗德模型中的存在性问题与稳定性的问题。
21. 你认为,在a. 货币政策;b. 刺激劳动投入的政策;c. 教育科研政策;d. 财政政策;e. 人口控制政策中哪一项会影响长期增长率?并作出必要的说明。
答:从经济增长的源泉我们可以知道,政府可以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于:促进资本的形成,刺激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提高技术水平以提高生产率。
第 21 页 共 41 页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
(1)首先来看促进资本的形成。毫无疑问,投资的增长会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但要使经济增长非常迅速,其投资额十分巨大,在一定的条件下,投资也是可能的,但靠这种巨额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增长是难以持久的。比如,国家为了促进投资,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长期下去会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
(2)其次看刺激劳动力的投入。尽管劳动力可以长期增加,但大多数国家不希望通过加快人口增长速度来扩大劳动大军,因为人们关心的主要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人口增长率高意味着人均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在短期内,由于劳动力供给曲线可能后弯的特殊形状,政府采取诸如低生产率的财政政策,就业人数会增加,但伴随较高的收入水平,收入效应又会使工作动力下降。因而,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去考虑增加工人人数问题。
(3)最后来看提高生产率水平,这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政府提高生产率的政策应重点放在增加实物资本的投资和增加研究、发展经费来鼓励技术的发展上。当然,技术知识中的一部分被写入书本,还有一部分凝聚在工人的生产经验之中。技术进步可以在长期内促使经济的增长。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知,刺激劳动力投入的政策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没有效果,人口控制政策只能提高人均产出的增长,大多数国家也不会追求人口增长来带动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长期过程中有其缺陷乃至失效。惟有教育与科研政策能使先进的技术知识与高素质的劳动者结合起来形成先进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22. 什么是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涵义?
答: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是sf(k)=△k+nk,式中k=K/L,表示资本与劳动之比,即△k为—年中按人口平均的资本增量,n为人口增长率;s为储蓄率;f(k)=Y/L,表示每个劳动力的平均产量或人均收入,那么,相应的sf(k)指人均储蓄率。
公式表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可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为每一个增加的人口配备的资本设备nk,这可以称为资本的广化。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定增长的条件为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或者说每人使用的资本不变,这就要使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在公式中就是△k=0,sf(k)=nk。
23. 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试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答: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G?s???/Y?sw?W/Yc,其中G为经济增长率,
c为资本产量系数,?表示资本所有者收入,W表示劳动所有者收入,s?和sw分别表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平均储蓄倾向。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分子部分为储蓄率,在sw和s?一定时,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而储蓄率又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在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有假设s?>sw,那么?/Y越大,也就是说利润收入者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越大,则储蓄率越大,经济增长率越大;反之亦然。
24. 试简析投资波动剧烈的原因。
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投资波动剧烈的原因主要有:加速原理、厂商预期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时间的灵活性。
(1)加速原理。这一理论假设投资只和产量变动有关,即在一个时期内资本存量调整
第 22 页 共 41 页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
到意愿资本存量水平(并假设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a为常数)与资本的使用成本无关,而只和产量变化成比例,则有It?Kt?Kt?1?Kt*?Kt*?1?aYt?aYt?1?a(Yt?Yt?1)。这一式子表明,当期投资It取决于产出的变动(Yt?Yt?1)和资本-产出比率a,a称为加速系数。由于a>1,所以,投资变动大于产出变动。
(2)厂商预期的不确定性。这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用本能冲动这个词来说明投资者的乐观和悲观情绪。厂商的预期受其情绪影响而易变动,预期无实在的根据,故投资者作出决策所依据的基础是不可靠的,这样,投资也极易变动。
(3)投资时间的灵活性。投资是在长期中进行的,投资的具体时期则易于变动。比如企业要进行投资时,经济正处于衰退,企业无法肯定衰退会在何时结束,从而就会把投资延期,等到经济开始复苏时再投资,从而导致在经济复苏时可能会出现投资过多的现象,这样,投资时间的灵活性就加剧了投资波动。
25.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经济增长的含义参见概念题第5题。
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6. 有保证的增长率GW、实际增长率GA、自然增长率Gn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北京交大2004研)
答: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哈罗德增长模型中研究社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所必须的条件时所区分的三种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概念。 有保证的增长率(GW),也称为均衡增长率,是指在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比率v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GW是由储蓄率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决定的。
实际增长率GA,是指实际上实现了产出增长率,它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即资本-产出比率下社会实际储蓄率。
自然增长率Gn,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它是由劳动力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率,需满足GA=GW=Gn;但由于三种增长率由各不相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实际中很难达到三者相等的情况,这时社会经济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如果GA>GW,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更不足,因此,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经济累积性持续扩张。
(2)如果GA<GW,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这时,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果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
第 23 页 共 41 页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
(3)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因此,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长期停滞。
(4)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条件所需求的水平,因劳动力过多而使工资低廉,因此,刺激经济形成长期高涨。
因此,只有在GA=GW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均衡增长,否则将出现短期内经济收缩与扩张的波动。只有GW=Gn时,才能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否则将使经济增长状态处于长期的失业或通货膨胀状态。当GW=GA=Gn时,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
27. 熊彼特对经济周期有哪些论述?(南京大学2004研) 答:(1)熊彼特是当代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经济周期通常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一些经济数据依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波动性变化。熊彼特定义说:“从统计上来说,‘周期’这个术语含有两个意思:第一,历史时间上的(与理论时间相区别)经济数量价值的连续并不表现为单调的增或减,而是表现为这些价值本身或其一阶或二阶导数重复出现;第二,在每一个这种时间系列中,这些‘波动’都不是独立发生的,而相互间总是表现出有着短暂的或较长的联系。”这个定义强调了经济数据的波动性,以及各个波动之间的联系性。
②熊彼特在应用“创新”概念来说明商业社会内生的周期现象时,提出了一个只包括上升和下降期两阶段的单纯模型。熊彼特认为,创新活动之所以只能造成周期波动而不是经济的持续繁荣,是因为创新活动的特征之一是它的不连续性,它是集中在一个时期,时断时续地出现的。因此,一次创新造成的下降就不能被下一次创新造成的上升所抵消,于是经济生活就呈现出周期波动。
③上述经济周期的单纯模式只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在这个单纯模式中,抽象掉了创新所诱发的各种从属现象。熊彼特认为这种从属现象将大大加强周期的振幅,并把这种诱发出来的各种从属现象的综合称为“从属波”。熊彼特建立了关于经济周期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把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④熊彼特指出,不同的创新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不同的,对经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同时,创新的进行也不是连续平稳的,一次成功的创新活动会在一定时间里引起一个创新的群集,即引起一连串的创新活动。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所实际表现出来的周期、运动,实际上是若干个时间跨度各不相同的周期相互迭加的结果。
⑤在用创新活动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同时,熊彼特对于各种倾向于用货币因素、用信贷的扩张收缩说明周期的理论,表示了不同的意见。首先,他把银行和货币管理看作是导致经济变化的外部因素,并认为单纯用外部因素来解释周期是不够的。第二,他认为单纯用投资和信贷的变动来解释周期,将导致错误的政策主张。第三,他并不否认投资和信贷这些与货币密切相关的因素在周期中起的作用,但倾向于把它们和从属波联系在一起。
(2)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最大的特色是强调创新活动所起的作用。这样,经济周期就不象他以前以及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罪恶的表现,或自发势力造成的不必要的痉挛;而是经济进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熊彼特并没有否认其他所谓的外部因素,如货币政策等人为因素对周期的影响作用。实际上他指出了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震动的两个震源,内生震源----创新活动,外生震源----各种外部因素。其中一部分外部因素,主要是与信贷、投机等相联系的投资活动以从属波的形式影响着经济周期。他并未提出任何政策建议,但从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判断,他可能承认人为的政策干预会有助于溶解或消除来自外生源的影响,但除非禁止创新活动,来自内生源的震动将不可能被任何人为政策加以消除。
第 24 页 共 41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