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设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介绍作者和闻一多 (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不用讲得过尽,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去。)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呕心沥
血 潜心贯注 心凝神会 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三、听课文,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四、整体感悟:(想一想)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五、作业:
1、熟读全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
“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 \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6、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
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7、“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8、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9、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三、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第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