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 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 A 【解析】
【解答】解:由s﹣t图象可知, vavbvc;t=5s时,a、b、c 通过的路程分别约为1m、2.5m、5m 所以sa﹣sb2m,sa﹣sc2m,sb﹣sc2m;由题目条件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可判断,甲的s﹣t图象一定是图线a;乙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故选:A。 点睛: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由图象判断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根据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
2.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B.太阳能、水能、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因为能量守恒,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移动电话是利用超声波来通信的 A
【解析】分析:(1)核电站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 (2)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故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3)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使能源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所以说能量虽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
(4)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核能是不可再生,故A正确; B. 太阳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能量虽守恒,但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可以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要节约能源。故C错误; D. 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来通信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液态氢燃料的特点、核能的利用、电磁波的利用以及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属于综合性题目。
3.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的道理的是( )
A. B. C. D.
C 【解析】
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B、D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A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故选C.4.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A
【解析】 【详解】
A.面条入锅后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选项A是正确的;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选项B是错误的; C.扩散可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发生,选项C是错误的;
D.面条没有粘在一起,并不能表明分子间有斥力,选项D是错误的.
5.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A.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铜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是等大的虚像.故选项D正确为答案.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6.如图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等大的实像 D.等大的虚像
A.本次探究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
B.此实验必须把甲、乙两图接在电压相同的电源两端实验结论才具有科学性 C.为了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应该选择乙实验 D.通电相同的时间,甲装置中左边U形管的高度差更大 C 【解析】 【分析】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甲图中两个电阻串联,电阻的大小不同,分析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个因素有关;乙图中两个电阻相同,通过它们的电流不同,分析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个因素有关.由焦耳定律Q=I2Rt分析通电相同的时间,甲装置中左边U型管的高度差的变化.
【详解】
A.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中,控制了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关系中,控制了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没有用到等效替代法,故A错误;
B.甲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乙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关系,两次实验没有必要控制电压相同,故B错误;
C.乙实验中,两个电阻相同,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同,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故C正确; D.甲实验两电阻丝串联,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右侧电阻阻值大,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右侧电阻产生热量多,右边U型管的高度差更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影响因素,需要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7.下列关于一些物理量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 B.一支考试用的新水笔的质量约为10 kg C.初中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 m/s 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故A符合题意; B.一支考试用的新水笔的质量约为100g,故B不符合题意;
1m/s≈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3.6P40WD. 普通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发光的电流约I==≈0.2A.故D不符合实际.
U220VC.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4km/h=4×
8.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 【解析】 【详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