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
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4分)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 氯化铜 。
(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 碳酸钠 。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 氯化钠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 硝酸钾 。
【分析】根据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
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钙,
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
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
第25页(共34页)
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所以由(1)可知,杂质中一定没有氯化铜、硝酸钙,由(2)可知,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3)可知,杂质中一定还有氯化钠,杂质中不能确定的是硝酸钾。 故答案为:氯化铜,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钾。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23.(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仪器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D (填装置对应的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是分解反应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和气体的密度、水溶性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满。
【解答】解:(1)①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条件是加热,可用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能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该用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第26页(共34页)
为:2KMnO4K2MnO4+MnO2+O2↑,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3)实验室学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可用B作发生装置;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如果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长管通入,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AD;2KMnO4
K2MnO4+MnO2+O2↑;是分解反应;
(3)B;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装置的选择方法,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4.(7分)我国制碱工业采用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其反应原理如下: NaCl+NH3+H2O+CO2═NaHCO3↓+NH4C1 2NaHCO3【资料阅读】
①通常情况下,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联合制碱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Na2CO3 H2O+CO2↑
第27页(共34页)
Ⅰ.关闭K1,先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再打开K1通入CO2。 Ⅱ.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入CO2。
Ⅲ.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将滤出的固体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再将其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即得纯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B装置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 (3)D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使氨气的挥发加快 。 (4)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还有 平衡气压的作用 作用。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其目的是 吸收氨气,防止其污染空气 。
(5)关闭K2停止通入NH3,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尽可能多的吸收二氧化碳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 。
(6)写出副产品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
【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除去A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进行分析; (3)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加快氨气的挥发进行分析; (4)根据长颈漏斗的用途和棉花团的用途进行分析; (5)根据增加碳酸氢钠的产率进行分析;
(6)根据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在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可能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和氯化氢反应,所以B中碳酸氢钠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所以D装置中氧化钙的作用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使氨气的挥发加快;
(4)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还有平衡气压的作用;因为氨气进行空气会污染环境,不能把氨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浸有稀
第28页(共34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