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saas案例
对于那些从saas切入行业交易的平台来说,很容易形成一个误解,即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及saas平台提升行业交易效率从而撬动行业资源,其实这样的做法很有可能未必凑效,毕竟对于传统行业的人来说,交易才是其实质,优质的资源和服务才是其核心诉求,至于信息化程度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最少在初期是如此。作为双边平台,上游和下游资源的交叉撬动是最关键的。这个思路的不同,决定了团队着力的点不同,不敢花钱“重下去”整合资源,而希望以saas软件的轻模式撬动b2b交易,会让团队走弯路,喜汽猫的ceo徐超在总结其自身经验时也提到了这点。 2、过于垂直或者过于宽泛都不行
任何平台,都希望以最大程度的规模效应为行业贡献效率提升的价值。但是,如果平台过于垂直,则需要考虑平台后期是否会遭遇其他综合平台的覆盖,比如特种钢vs普通钢、生物试剂vs化学试剂、通用塑料vs特殊塑料等垂直品类与综合品类的比较,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主要是要考虑上游厂家、下游买家、系统平台、储运服务、团队能力的复用性和协同效应。
但是过于宽泛,则又可能导致缺乏协同效应的多个领域同时烧钱,导致前期花钱效率太低,而在单个品类内的规模优势反而不明显。简单来说,不要以为信息系统可以跨界,就随便把若干个传统贸易公司捆绑在一个平台上。前期还是需要适当垂直,优先考虑规模经济效应,其次才考虑在符合协同效应的情况下发挥范围经济效应。 3、自营还是撮合?品类选择和时机选择至关重要
行业交易平台在自身运营策略上通常会在撮合与自营两种模式之间进行选择,通常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sku数;2)上游和下游的集约或分散情况;3)商品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4)囤货资金要求;5)爆款或长尾商品的毛利情况;6)对线下交易服务的需求程度;7)项目自身成长阶段。
通常来说,sku数越多、上下游越分散、商品或服务标准化程度越低、囤货资金要求越高、越是长尾、对线下交易服务的需求程度越高、项目越早期,越倾向于采用撮合模式。随着平台流量的放大,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部分品类进行自营,以获取更高的毛利。同时,作为
平台方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平台增值服务,以完善整个交易生态链。 大部分的行业交易平台都是一个以撮合(大漏斗)带动自营(小漏斗),以公共服务撬动增值平台商家的逻辑。 4、没有形成价值闭环的交易闭环也是耍流氓
对于在线交易平台来说,改变的只是行业交易的路径选择,但并不能省略交易环节中必要的价值环节,换句话说,去中间化,缩短交易路径,不等于无视传统交易模式下必要的价值要素环节(物流、仓储、认证、检测、金融等公共服务),作为平台方,无论撮合还是自营,均需要有平台的责任和担当,为确保行业客户获得必要的公共服务做出安排,平台发展前期,可以采用外部合作的方式引入相关服务,而随着平台规模的提升,可以选择部分服务由平台自建提供。
对于行业交易平台来说,“重”本身不可怕,关键是要“重”得出来,“重”得有价值。否则,一味得追求轻,而忽略了价值闭环,一定会反制平台后期的扩张。 结语
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坑太多了,本文仅就一些共性的问题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总体上来说,企业级服务,无论是 “大saas”、 “小saas”还是”供应链saas”,不是一个简单通过烧钱堆用户量,然后持续拿钱后期软着陆的逻辑;企业的决策远比c端用户要惰性地多,理性得多。因此,实实在在地提供价值,实现有价值的“插桩”,才是立足行业、改变行业的不二法门。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刘亿舟,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立场。
2017 删帖qq:
【篇三:saas案例】
硅谷的前驱??salesforce??告诉我们:大客户+收费,这才是正道。但前几天刚刚完成6000万美金融资的似乎又在高调昭示:小客户+免费,乃大势所趋。
两条路似乎都走得通,那是不是意味着??saas??行业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坑呢?为了梳理行业模式,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 saas 商业架构(仅供参考,未经实证研究)”,如下图所示:
分析一个saas产品时,可以借用这个模型来看产品的卡位。其中,横轴代表产品复杂度,纵轴代表产品带给客户的商业价值,在这四个区域当中,有两个比较符合商业逻辑,姑且称之为生存区,而另外两个区域姑且称之为“死亡区”。
高价值、高复杂度:通过一个复杂的产品,去解决一个复杂业务的复杂问题,提供了高的商业价值,典型代表是:workday、salesforce。
低价值,低复杂度:通过一个简单的软件,去解决了一个相对简单的业务问题,收取了较低的价格,典型代表是:slack、yammer。低价值、高复杂度:通过一个复杂软件,去解决复杂业务问题,但只收取低廉的价格。ok,这个世界上没有这类??saas 软件。
高价值、低复杂度:通过一个简单软件,去解决一个简单问题,但收取高的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哇,那你太幸运了。但莫被幸运冲昏了头脑,如果存在高价值、低复杂度的产品,竞争对手立即就会杀过来,然后企业只有两个选择:走向高复杂度的产品,或者走向低价值的产品。因此,这个区域只是一个“幻像”。试着验证这个模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得到资本青睐的热门??saas??厂商都完美地落在了“生存区”,如下图所示:
(p.s. 想了想,为了防止挨骂,还是不放国内厂商了。)
避开“死亡区”,在“生存区”找到自己的位置,企业才能存活下去。在不够成熟的中国 saas 市场,初创公司更应该多多留心。 沉浸模式下点击右上角按钮返回 打开微信 扫一扫 , 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 右上角 分享 按钮
32+13支付宝扫一扫后参与讨论相关文章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