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规划快题中的道路交通知识 - 城市道路(一)(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 - 图文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骨架,是城市空间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城市规划快题中必然出现的要素之一。处理好地块内容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快题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出现我们所讲的“快题硬伤”。本期及随后一期分别从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交叉口两个部分出发,罗一罗城市规划快题中设计到的城市道路基本知识及快题规划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
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1、平、断面形式
对于城市规划快题而言,首先可以根据城市道路的平面形式判断出道路等级,其次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道路选定并绘制出其平面形式。
快速路
主干路 40-60 应设 三、四幅
次干路 30-50 可设 单、双幅路
支路 20-40 不设 单幅路
设计时速
60-80
(km/h) 分隔带设置 必须设 断面采用形
双、四幅路
式
(1)快速路平、断面形式
(2)主干路平、断面形式
(3)次干路平、断面形式
(4)支路平、断面形式
2、对于地块内容设计的影响
城市道路对于地块内容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与道路禁止开口的确定。
(1)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确定
对于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对于其的规定,国标中并无明确规范,一般是由省、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出台的管理条例(办法、规定等)做出。在各个地方技术标准中,关于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的规定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以道路宽度和建筑高度的双因子控制,以青岛市为例;第二,以道路等级和区域位置双因子控制,以天津市为例;第三,以道路宽度、建筑高度以及区域位置三因子控制,以江苏省为例。在城市规划快题中能够粗略把握其数量级即可。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
快速路 15-20m
主干路 10-15m
次干路 10-15m
支路 5-10m
根据建筑高度:多层取小值,高层取大值;根据区域位置:市区取小值,郊区
取大值
(2)车行出入口的确定
关于各级道路出入口的控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一些地方管理条例大多以道路交叉口出发控制,在之后的道路交叉口章节中详细阐述。国标中仅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针对道路等级有过如下阐释。
①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②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因此,一般认为对于快速路应禁止开口,主干路原则上禁止开口,次干路与支路以道路交叉口、过街天桥、公共交通站台等出发控制。
车行出入口的确定
快速路 禁止
主干路 原则上禁止
次干路 不限制
支路 不限制
备注:关于城市道路交叉口基本知识和对快题规划设计的影响,随后一期发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