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3:39:39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材分析: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语句。

2.理解正反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 3.了解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探讨文章的内容主旨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背诵课文,理解文意。(2)理清论证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2.难点:(1)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2)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3)把握本文的内容主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孟子》一书,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比喻、类比来说理,辨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政治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行王道”“性本善”;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死亦我所恶(wù) 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一箪食(dān shí) 一豆羹(gēng) 蹴尔(cù) ....

2

(2)词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如使】假如,假使。

【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划分节奏;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1)鱼与熊掌——舍鱼取熊掌(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生与义──舍生而取义

所欲有甚于生而不苟得生(假设逻辑推理) 所恶有甚于死而不辟患(正面论述)

(2)“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即“义”)(举例论证)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之——见利忘义(即“不义”)(反面论述)(对比论述)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丧失人的本心。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3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

【交流点拨】明确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来的。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交流点拨】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文的论点。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3.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交流点拨】(1)类比论证。运用鱼和熊掌与生和义的类比,论证要舍生取义。(2)事实论证。用贫贱不受嗟来之食和受厚禄也要讲礼义的事实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得兼时就会舍生取义。(3)道理论证。“如使人之所欲……是故所欲有甚至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对比论证。把“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对比,论证了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

4.概括文章主旨。

【交流点拨】本文运用事实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该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 心”。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材分析: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语句。 2.理解正反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 3.了解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