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提示①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②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③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 ④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是不可抗拒的。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提醒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误区警示』
易错点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提醒 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矫正训练3』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 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命题特点』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训练5』 (2011·江苏单科)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训练6』(2011·江苏单科)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 )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 A.①② 【知识概览】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据此回答1~4题。 1.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在暗能量的作用下,宇宙的确是无限膨胀的,同时宇航局也对外表示,此后将不再就宇宙是否存在暗能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这些发现表明
( )
A.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2.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绕地球飞行、建成载人空间站。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只有物质。这表明
( )
①神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是物质的 ④世界上只有未知的事物,没有不可知的事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能够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物质要素有
( )
( )
①客观实在 ②生产方式 ③地理环境 ④人口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存在。据此回答5~8题。
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6.有的人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是( )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8.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也能够实现,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
( )
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绝对静止论 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据此回答9~12题。 9.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
( )
①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②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面对高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饲料专家认为,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就像运动员依靠兴奋剂,但后者损害的仅仅是体育公平和个体健康,前者危害的却是整个社会。这告诉我们
( )
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制约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11.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2.“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
题组 题号 错题 错因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