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3篇 阶段性测试 第10-12单元测试卷
第十~十二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14×2=28分)
1. (2016,常德)下列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 )
A. 无机盐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油脂 2. (2016,梅州)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补充。下列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C )
A. 塑料 B. 涤纶 C. 合金 D. 合成橡胶
3. 文文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不小心将硫酸滴到手上,他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应涂上( C )
A. 澄清的石灰水 B. 稀氢氧化钠溶液 C. 3%-5%的NaHCO3溶液 D. 硼酸 4. (2016,淮安)人体内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B )
体液 pH范围 A.血液 B.胃液 C.唾液 D.胆汁 7.35~7.45 0.8~1.5 6.6~7.1 6.8~7.4 A. A B. B C. C D. D 5. 乐乐想在妈妈生日那天为妈妈做一顿午餐,食谱为:米饭、鸡肉、蛋汤、大虾、鱼。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A )
A. 菜 B. 豆浆 C. 牛奶 D. 鸭肉
6. 下列关于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尿素[CO(NH2)2]是一种氮肥 B.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C. 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 D. 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7. (2016,阜新)对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D ) A.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 B. 啤酒、果汁、牛奶等饮料中含有有机物
C. 炒菜时,放入适量的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D. 油脂、糖类、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吃得越多越好 8. (2016,丹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NH4H2PO4可作复合肥料
B.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食醋的pH,测量结果偏小 C. 蔬菜、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 D. 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9.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B ) A. Na2SO4 Ba(OH)2 KCl B. K2SO4 NaNO3 KCl C. Na2CO3 KNO3 HCl D. CuSO4 NaCl KNO3
10. (2016,梧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B ) ..
选项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O2(H2O) NaCl(NaOH) KCl(K2CO3) HCl(H2SO4) 试剂 浓硫酸 稀硫酸 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1
11. (2016,荆州)要将KCl、MgCl2和BaSO4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开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C )
A. 水、AgNO3溶液、稀硝酸 B. 水、NaOH溶液、稀盐酸 C. 水、KOH溶液、稀盐酸 D. 水、KOH溶液、稀硫酸
12.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C )
A. 滴入适量Mg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呈无色 C. 测得其溶液的pH=7 D. 滴入适量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某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14. (2016,巴中)下列四个图形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
第14题图
A. 足量的铁片和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二、填空题
15. (5分)(2016,葫芦岛)在美丽的葫芦岛,让我们感受一下“化学生活”吧! (1)葫芦岛有绵长的海岸线,盛产鱼虾贝类等海产品。这些美味给我们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2)葫芦岛海滨有一条十多里长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木栈道。走在栈道上时常看到“注意台...阶”、“保持卫生”等提示。你认为还应该有的一个安全提示是严禁烟火。
(3)泳装已成为兴城的又一个城市标签。制作泳装的面料是锦纶和氨纶,它们属于B(填字母)。
A. 塑料 B. 合成纤维 C. 天然高分子材料
(4)葫芦岛城市居民家庭主要能源之一是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点燃
2O2=====_CO2+2H2O。
16. (5分)如图是有关盐酸的知识网络图,用化学用语回答:
2
第16题图
(1)盐酸中的阳离子H。
(2)括号中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
(3)网络图中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两种物质是锌粒和稀盐酸。
(4)网络图中的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_2NaCl+H2O+CO2↑(写一个)。
17. (5分)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
第17题图
(1)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2)为了验证④,小丽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成蓝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3)依据反应③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_Na2CO3+H2O,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可以选用的试剂是HCl,或H2SO4(写出化学式)。
(4)依据反应②,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CD(填序号)。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18. (6分)在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第18题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_Na2SO4+2H2O。 (2)该实验操作是将稀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颜色呈红色;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恰好完全反应;当加入溶液质量为a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和NaOH。
三、简答题
19. (5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3
第19
题图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操作①是过滤。
(2)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的成分是硫酸铜(或CuSO4)。
(3)生成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MgCl2===_Mg(OH)2↓+2NaCl。
(4)根据上述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原固体粉末中含有NaCl、NaNO3。 20. (6分)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硫酸钾(K2SO4)、氯化铵 (NH4Cl)和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第20题
图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写出三种化肥的名称:A过磷酸钙;B氯化铵;C硫酸钾。
(2)如果实验Ⅱ中B、C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对实验结果无(填“有”或“无”)影响。鉴别B、C还可以采取加入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或AgNO3溶液),看是否有沉淀产生。
(3)由实验可知,人们在施用铵态氮肥时,应避免遇到碱性物质。 四、实验探究题
21. (5分)(2016,淮安)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 g 20%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1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第21题图
(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瓶塞没有倒放。
(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粗盐配制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
4
(4)配制时,除图1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胶头滴管(填一种仪器名称)。 (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2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20%。
22. (7分)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半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们决定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变质? (2)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钙粉末的成分为①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钙、碳酸钙;③碳酸钙。 (3)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清你参与探究,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①取样品少量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 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 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钙已经变质 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该反应的有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_CaCO3↓+H2O (4)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Ca(OH)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密封保存。
五、计算题(8分) 23. (8分)(2016,威海)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 g 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 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 g。
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Ba(OH)2=== BaCO3↓+2NaOH 106 197 80 x 19.7 g y
106x80y= = 19719.7 g19719.7 g解得:x=1.06 g y=0.8 g
1.06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21.2%
5 g
(2)反应后所得常识氢氧化钠的质量是:5 g-1.06 g+0.8 g=4.74 g 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1.2%。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4.74 g。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