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设计 新必修2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及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明确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不相同。
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人口的迁移
1.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哪几种类型?
3.什么是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分别包括哪些内容?试举例说明。往往哪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人口迁移要满足哪些条件,和人口流动一样吗?
[合作探究二]明确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阅读课本学生自主完成以下表格) 1.阅读课本P8第3段内容和图1.8,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状况:
阶段 19世纪 以前 二战 以后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2.阅读课本P8第4段内容和图1.9,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状况:
阶段 古代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 中期后
[合作探究三]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四]阅读课本P10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思考: 1.分析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
2.归纳美国国内四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迁移时间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迁移原因 迁移方向 东部→西部 乡村→城市 南部→北部 和西部 东北部老工业区→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 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乡村→城市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 以后
3.分析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课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
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
2.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
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3.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 A.亚洲 B.拉丁美洲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C.欧洲 D.大洋洲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的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完成6~8题。
6.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7.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8.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9.读下表,完成相关问题。
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表
年份 流动人口(万人) 1984 1985 1988 1993 1995 2 4 5 6 8 000 000 000 000 000
(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画出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折线统计图。
(2)从图中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
(3)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 ;二是 。
(4)20世纪80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是:① ;② ;③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类。
3.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国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分别有: (1)自然因素
气候:美国老年人退休后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水源:我国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 矿产: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 政策: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交通通信: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去。 政治: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战争:美伊战争使大量伊拉克人背井离乡。
大型建设项目布局:三峡水库建设导致库区百万移民迁出。 往往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人口迁移的条件:①居住地的改变;②改变居住地达一定时间(通常1年以上);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不一样的。
[合作探究二] 1. 阶特点 段 19世集团性、大批纪 的移民为主 以前 二定居移民减战 少,短期流动以人口增多 后 2. 阶段 古代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农业经济的脆弱、频大批迁移 繁的战争、自然灾害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欧洲的殖民主旧大陆义扩张、新大(亚、欧、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陆的开发、新非) 航线的开辟 落后地区发达地区(西欧、北美、各国经济发展(亚、非、西亚、北非) 不平衡 拉) ①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至20②严格的户籍管理制世纪80年代中期 度 ①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有计划、有设 组织地进行 ②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地区 自发迁移 ①内地——沿海 20世纪80年代中改革开放政策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