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word精品文档6页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与学生交流思想的最好机会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课程,无章可循。学校只配发一本课本,没有任何参考书。而学生们正处于心理、生理特别活跃的时期,只按部就班讲课本,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新与他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知识。如果教师授课流于形式,只是应付式地讲完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并不能起多大正面影响,那学校专门开设这门课程又有何意义?作为心理健康课教师,我始终牢记一个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的授课,要真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着想,这样才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家长,无愧于这门新课程。
没有辅助的资料怎么办?我自费订阅了《校园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购买了不少与青少年心理有关的书籍,例如,知心姐姐卢勤的《告诉世界我能行》、《卢勤谈如何爱孩子》,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等。上网时,我最爱光顾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并做了大量笔记。为了使自己理论知识扎实,我还参加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资格培训。
我所任教的初一学生,年龄普遍在12~14岁这个阶段。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身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都尽量想周全。因此我并不一味遵循课本编排,而往往会另编教材。每准备一堂课,我都会翻阅很多资料,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给他们上课。学生们很感兴趣,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我所要传授的知识他们也就轻松接受了。我的课时不多,但在很多
第 1 页
学生心里,却变成了一种期盼。
二、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懂得道理
例如,通过集体按摩活动,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室座位推到两边,请自愿参加的10名学生站到场地中央,排成一个纵队。后排学生给前面学生敲背,时间一分钟。有些排在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拥有主动权了,就使劲捶打前面同学;而有的却是因为受了后面同学的重击,满腹委屈,只好把它发泄到前面同学的身上。他们都把前面的同学敲打得哇哇直叫唤。一分钟到,我招呼大家停下。又请学生们一律向后转,同样请后面同学给前面同学敲背。这下可热闹了,因为顺序倒了过来,刚才饱受重拳的同学,反过来都在狠狠地还击原来的施暴者,自然又轮到那些同学在尖声怪叫了。只有那些原来很友好的同学得到的是同样温柔的敲背。游戏结束了,我问第一次用力过大的同学有什么感想,他们都自嘲说,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人家敲打的对象。如果让他们再来一次,他们就会自觉轻轻地敲背,再也不会那么用力了。
我告诉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大家改变处境的机会都很多。“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的地位往往会随时光而改变。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特别是有权有势的时候,不要仗势欺人,也不要把自己所受的委屈施加在另一个弱者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心存善良,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
三、建立学生详细档案,密切关注学生发展
在我所教的12个初一班级中,我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详细档案:班
第 2 页
级、姓名、特长、缺点、苦恼。这些材料的取得有两个渠道,一是我要求每个学生交上来自我简介,包括优缺点,特别要写出他们现在最大的困扰。另一个,来自同班同学,他们给每个学生做个评价,包括最喜欢他(她)的优点,还有最不能容忍的缺点。
这些资料,我按班级打印成《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上课时就随时带着。下课后,我都要找其中问题较大的学生谈话,把同学对他(她)的评价交给他(她)自己过目。并告诉他们,这些优点证明你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孩子,但还有同学提到你的这些不足,你更要引起重视。这种单独谈话,很有震撼力。从一次次反馈信息来看,这样处理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普遍的自律性提高了不少。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我每周只有一节课,相处时间不多,但我随时在关注他们,并经常与他们班主任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平常的情况。一有波动,我就立即找他们个别交流,告诉他们,出现了反复不要紧,老师相信他(她),老师永远在关注他(她),希望他(她)能稳稳走过这段青春期的泥泞路。
四、互找优点。增强学生自信,融洽彼此感情
期末的时候,我请每个学生给班上别的学生写张纸条――《特别的欣赏给特别的你》,找出他(她)至少三条优点,并一一举出例子。有位女生成绩不好,长相不佳,家境也不行,一直感到很自卑。但她没想到,她认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同学眼里却特别的珍贵。有同学给她写下了这样的话:“我觉得你特别善良大方――那次我没钱回家了,你主动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伙食费借给我作路费;我觉得你特别会关心人――还有一
第 3 页
次我生病了,你一直提醒我要按时吃药……”诸如此类的小事,别的同学也写了不少。这位女生接到同学们给她的留言后,当场就哭了。她说,自己一直以为从自己身上找不出什么优点,可是没想到同学们会那么在乎她,让她觉得眼前的天地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她告诉我,这是她进初中以来收到的最好礼物,要一辈子好好珍藏。
很多学生收到别的同学给他(她)写的纸条后,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就是好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自信,还感觉到同学与同学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少。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相互交流,我们的学生会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他们也会更自信,更爱这个班集体,更加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五、多渠道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我除了课后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还利用做校值日的机会,深入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吃穿用带,他们的家境好坏,他们在宿舍里的人缘状况等。这些情况,往往是那些只停留在教室里的老师所不能知晓的。而掌握了这些,对于教师辅导学生,特别是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更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因此效果更明显。 很多学生有心事都愿意找我聊天,或者塞张小纸条,把他(她)们心里的苦闷告诉我。我本着保密的原则,与他们倾心交谈,站在他们的角度,体会他们的苦恼。并把自己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告诉他们,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惑。
我还把自己的QQ号码告诉学生,他们如果有什么不方便直接对老师说的事情,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作不见面的交流。在网上,他们可以不必
第 4 页
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更有勇气向我说出他们对功课、对同学、对人生的看法,以及他们心里那些未曾解开的青春之结。
更有学生觉得她的心事只有写信才能更好地表达。心里难受了,在信中尽情倾诉,偷偷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并要求我的回信就放在原来位置,她自己来取。就这么来信回信,她心中的烦恼慢慢消散了。在最后一封信中,她也终于把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告诉了我,并且在信封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刘老师,谢谢您!”这个事例我把它整理成教师随笔《孩子,你的心事老师懂》,寄往《教师报》,上了2008年8月31日的第四版“成长”栏目的头条。
在这两个学年里,我所教过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自杀或者离家出走,就连学生之间打架斗殴、沉迷游戏等现象也大为减少。对此,我深有体会,要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单靠一本教材、几节课、几天、几句话就能达到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并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尽自己最大的爱心和耐心,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最大程度地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第 5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