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管药师考试药物分析学串讲讲义(3)
第三节 药品中的杂质及检查 一、重金属检查法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与S2一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酮、镉、锡、锑、铋等,由于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比较多,铅在体内又易积蓄中毒,故检查时以铅作为代表。中国药典(2005年版)重金属的检查法一共收载了四种方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1.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pH3.5醋酸盐缓冲液)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均匀混悬液。
2.条件: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贮备液,临用前稀释。适宜目视比色范围为1Oμg/27ml~20μg/27ml的Pb,相当于标准铅溶液1~2ml。酸度pH3.0~3.5时硫化铅的沉淀较完全。 第二法:是将供试品在500~600℃炽灼破坏后,再按第一法检查。
第三法:是检查溶于碱溶液,而不溶于酸溶液的药物,在碱性条件下用硫化钠作显色剂。 第四法:为微孔滤膜法-通过微孔滤膜过滤,使试验条件下生成的硫化铅沉淀富集于滤膜上,形成铅斑,比较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铅斑的颜色,来判断供试品种的重金属是否超过限量。 二、砷盐检查法
《中国药典》采用古蔡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检查药物中的微量的砷盐。 1.古蔡法(Gutzeit):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判定药物中砷盐的含量。
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是利用砷化氢与Ag-DDC吡啶溶液作用,使Ag-DDC中的银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以Ag-DDC溶液为空白,于51O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不得大于标准砷溶液的吸收度。 三、氯化物的检查
1.原理:是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混浊液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超过限量。
Cl-+ Ag+→ AgCl↓(白) 2.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液。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 Cl-/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O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1 2 3 下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