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及教学反思
(3)续编故事:老师讲述教参上P43页的《皮皮的故事》的前半段,学生续编后半段。 2、编演小话剧。
(1)按兴趣划分小组,选择听到的或者自己收集到的故事,组内改编。 (2)全班表演汇报。 (3)老师评价活动情况。
(4)畅谈活动后,自己的感受。 3、总结评价:
总结自己对诚实和说谎行为的认识,意识到说谎的危害,并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不说谎进行讨论。
主题二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备注:这一环节,我准备了两种活动案例;其中第二种活动案例更利于实际操作。) 主题目标:
1、能与 教师、家长沟通,体验诚实带来的快乐。 2、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
3、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老师:提前请部分家长来参加采访活动。 活动课时:1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二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第一种活动方式) 1、实话实说——现场采访活动。
(1)老师、家长、儿童组成一个实话实说场面,教师做主持人。 (2)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诚实的故事,说一说当时是怎样想的。 (3)引导儿童谈自己的感受,了解儿童出现说谎现象的原因。 2、设计“诚实游戏棋”。
(1)按兴趣分成小组。根据儿童诚实行为的反思和理解,把故事中的、生活中的诚实的故事和说谎的故事组合在一起,编制成“诚实游戏棋“,并制定游戏规则。 (2)介绍“诚实游戏棋”的玩法。 (3)带领学生玩游戏。 3、诚实行为讨论会。
(1)分组讨论:在学习中,生活中,怎样用诚实来解决问题? (2)制作“诚实行为卡”。 4、总结评价:
鼓励孩子谈谈自己的活动收获,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诚实的孩子。
5、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活动案例三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第二种活动方式)
1、开课: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 2、讲故事3则:《狼来了》、《手捧空花瓶的孩子》、〈〈做个诚实的人〉〉。 (其中,〈〈做个诚实的人〉〉故事来源为---旧教材三册上P39-P42页内容。) 提问:(1)山下的人第三次为什么听到喊声却没有上山? (2)为什么手捧空花瓶的孩子最后当了国王?
(3)为什么故事中的老三继承了王位?
3、判断对与错。(内容为新教材P23-P24页的内容和就教材三册中P41页的“说一说”。) 4、讨论如何做个诚实的孩子。
(1)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2)老师强调: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讲诚实,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讲诚实。(例如:影片〈〈真实的谎言〉〉,有的人得了癌症就必须说谎,这是善意的欺骗。) (3)老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诚实行为卡”(书上P25页内容)。 5、布置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排练书上P21页的〈〈长鼻子的皮鲁诺〉〉。 6、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本单元活动反馈与调整措施及学生评价: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经过认真的倾听故事,懂得故事中的内容,并能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从中能很好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懂得诚实必要性,但由于孩子年龄还小,对于诚实这个词语含义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在以后日常的生活中,还会有这样那样不诚实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还要不断的引导教育并强化,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诚实的品质。 第四单元 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单元目标:
1、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常见的服务机构和公用设施,并能在成人的知道下正确利用。 2、体验社会环境、服务机构、公用设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系。 3、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单元内容:
主题一: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 主题二: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 主题三: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主题四: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主题一: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备注:这里,我根据实际情况将主题一《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主题二《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主题三《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三个主题活动的内容合为一个内容《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来讲。) 主题目标:
1、感受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丽。 2、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感情。
3、了解、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4、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公用设施与服务机构。
5、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的工作,懂得有许多的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分四个地方去观察:大街、自己生活的小区、公园、超市),随后写一篇观后感。 教学课时:1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一 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1、开课: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到: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围绕在山村的周围。 哦??哦??
故乡,故乡,亲不够的故乡水,看不够的故乡情,
我要用真情和实意,把你变成地也肥,水也美, 地肥水美!
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是一首怎样的歌呢?(赞美故乡的歌)是的,今天,我们也要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故乡---广州。(板书课题: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2、提问:做为一名广州人,你爱不爱自己的故乡—广州?(学生2—3名回答)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周末观察故乡的心得感受。 (1)学生先四人小组交流观察情况。
(2)分小组全班汇报(大街、自己生活的小区、公园、超市四个地方个几名学生汇报。) 4、老师小结:是呀,做为一名广州人我们应该热爱我们自己的故乡。因为----(看书P26--P35页内容讲)
第一: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公园、小区、大街) 第二: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超市、IC、IP卡、图书大厦、自动提款机) 第三: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邻居、乘务员、清洁工) 5、讨论:目前广州还存在哪些问题急需进一步改进。 6、布置作业:《给市长先生的一封信》谈谈你对广州的想法。 7、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主题二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主题目标:
1、通过生活环境知识的学习,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 3、能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老师;录像带(有关广州风景的录像带,以及破坏环境的图片。) 学生:课前写好《给市长先生的一封信》,谈谈自己对广州的想法。 教学课时:1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二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开课:上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讲了我们的故乡—广州,它美在哪里?方便在哪里?温暖在哪里?并且还让同学们写了《给市长先生的一封信》,谈谈自己对广州的想法及我们的广州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如何改进我们广州存在的问题。 2、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播放广州风景的录像带)
3、老师:这么美的广州,为了使它变得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改进我们广州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2)老师播放广州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及环境污染图片。
(3)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谈自己认为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生念自己写的《给市长先生的一封信》。
(5)老师指导看书P36--P37页内容,学生四人小组结合仿照书上的形式制定环保计划。 (6)学生宣读自己制定的环保计划。(《环保公约》) 4、布置作业:
(1)回家思考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水?
(2)与家长制定一份节约用水公约。 5、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本单元活动反馈与调整措施及学生评价: 我在二年级讲授《我为家乡做点事》时,讲到废电池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时,说“如果人类在废电池污染了的土壤里种上蔬菜或者庄稼,蔬菜和庄稼就会被废电池里放出来的有毒物质所污染,人吃了这样的庄稼和蔬菜就会??”没等我说完,后排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学生就站起来一边做一个很夸张的向后昂的动作,一边嘴里还说“死了,死了?”另外几个孩子见了也跟他学起来,一时课堂上出现了不小的躁动,虽然我感觉他这样做有点夸大,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我没有批评他,只是做了一个坐好的手势让他们坐好,并对他们的话进行了纠正:不会马上死亡,但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孩子听了后哦了一声表示明白了。 这次上课的经历,让我想到如果在国外课堂上学生这样做是很普通的,老师是不限制学生上课自由的,但在我们国家上课讲究的是课堂纪律,如果学生这样上课就会被视为扰乱课堂纪律来对待的。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会怎样来对待他们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适时引导,既不影响了上课,又能把孩子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五单元 水和我们的生活
单元目标:
1、感受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了解水的物理特征,探索水的三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 3、初步形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单元内容:
主题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主题二: 《变来变去的水》
主题三: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过程:
主题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主题目标:
1、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3、初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养成关心周围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老师:录像带〈〈水资源的污染〉〉。 学生:与家长制定一份节约用水公约。 活动课时:1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1、老师介绍生活中水的作用。
老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它每天都为我们做许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特地为它开个表彰会。它是谁呢?(板书画一滴水)
(1)下面请同学们讲讲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来夸夸水的功劳。 (2)看书P38页内容,老师补充水的作用。(养鱼、游泳、救火??)
2、做一个假设:水对我们既然这样重要,那么大家做一个假设---如果生活中没有水的话,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