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帮菜
沪菜
淞沪风味,以上海为代表,上海菜,习惯叫“本帮菜”,是从家常便饭便菜发展而来,比较朴素实惠,以红烧、生煸见长,口味较重,善浓油赤酱,颇有家常风味。 上海菜原以红烧、生煸见长。后来,吸取了无锡、苏州、宁波等地方菜的特点,参照各帮烹调技术,兼及西菜、西点之法,使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菜肴风味的基本特点:汤卤醇厚,浓油赤酱,糖重色艳,咸淡适口。选料注重活、生、寸、鲜;调味擅长咸、甜、糟、酸。
名菜如“糟钵头”是上海一地菜关于在烹调中加“糟”的代表,把陈年香糟加工复制成糟卤,在烧制中加入,使菜肴糟香扑鼻,鲜味浓郁。“生煸草头”,摘梗留叶,重油烹酒,柔软鲜嫩,蔚成一格。
本帮菜
20世纪初,上海汇聚了苏、锡、宁、徽等16个地方风味,上海人称之为苏帮菜、徽帮菜等,而对本地风味,则称为本帮菜。
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以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口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
本帮菜诞生之初并不登大雅之堂,家常、平民化是其特色。秃肺、圈子、腌笃鲜、黄豆汤这些普通、廉价的原料都是本帮菜的生力军。后来,本帮菜不断吸收外地菜肴的长处,一些本帮菜馆创出了一些看家后菜,并出现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本帮菜的口味。而且受世界饮食潮流趋向于低糖、低脂、低钠的影响,本帮菜油、糖的投放量明显减少,以符合现代人饮食口味。
本帮炒菜中,荤菜中特色菜有响油鳝糊、油爆河虾、油酱毛蟹、锅烧河鳗、 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真正体现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上海蔬菜按季节不同有各种时令菜。马兰头、荠菜、鸡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上海蔬菜给人的感觉很糯(像吃糯米的感觉),而不像北方菜很刚。
当时的本帮菜主要取用本地鱼虾蔬菜,以红烧、蒸、煨、炸、糟、生煸见长,菜式浓油赤酱,咸淡适口。后来,上海菜不断吸取外地菜特别是苏锡菜的长处,在20世纪中叶形成了料取鲜活、品种众多、品味适中的特点,许多本帮菜馆创出了看家菜,培育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本帮菜的品位。
本帮菜色浓、味厚、卤汁渗透到菜肴的内部,特别入味,但也不乏清淡素雅、鲜嫩美观。 本帮名菜中,浓油赤酱的有锅烧河鳗、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划水、油酱毛蟹等;清淡素雅的首推夏秋季节的糟货,如糟鸡、糟猪爪、糟门腔、糟毛豆、糟茭白等;而荠菜春笋、水晶虾仁、冰糖甲鱼、芙蓉鸡片等以鲜嫩清淡见长;扣三丝以火腿、鸡脯、猪肉切成细丝,以刀工见长。
上海小笼包、萝卜丝饼、黄桥烧饼等上海传统小吃,很多上海名厨又结合西式甜点创出各种构思精巧的风味点心。 【滑炒虾仁】
江苏、上海等地的名菜。以鲜活河虾去壳上浆,用滑炒方法烹制而成。成菜色泽素雅,肉质滑爽脆嫩,口味鲜香清淡,食后盘中无油、无汁、无芡,堪称一绝。 原 料:
虾仁600克,葱20克,姜、胡椒粉各2克,精盐6克,酒5克,蛋白半个,淀粉10克,味精、香油1克,油50克。 烹饪方法:
1.虾仁用精盐水抓洗后,再以清水冲洗沥干;
2.虾仁沥干至无水份,调入精盐、酒、胡椒粉、蛋白、淀粉腌10分钟,另外葱切
段,姜切片待用;
3.油温热后投入虾仁,一变色即可捞出,另用油入锅,依序下葱段、姜片及虾仁
,快速调入精盐、味精、香油、胡椒粉翻炒数下即可。
创新虾仁:江苏一带喜食虾仁,多年来在筵席上,不论何种风味菜式,大都以炒虾仁为头道热炒。清炒虾仁尤以上海“新雅奥菜馆”的海派广味脍炙人口。近年来,该店在滑炒虾仁的基础上锐意求新,将一半的虾仁调以番茄汁,装入土豆丝炸成的“巢”内,围于四周,既可使食者尝到两种风味不同的滑嫩虾仁,又为菜肴造型增添了几分姿色。
【原笼粉蒸牛肉】 原 料:
净牛肉250克、炒米粉40克、青菜叶100克、葱花、姜末、各3克、甜面酱50克、郫县豆瓣酱10克。 烹饪方法:
1.牛肉剔去筋膜,横切薄片,加甜面酱,郫县豆瓣料酒,酱油,白糖,花 椒粉,辣椒粉 和炒米粉拌匀。
2.用青菜叶垫在笼底,倒入拌好牛肉,用大火蒸熟。 3.用香油,葱花调成葱花油,淋在牛肉,原笼上桌即成.。 【龙凤酸辣汤】 原 料:
熟鳝丝100克、熟鸡脯丝100克、香菇丝100克。
烹饪方法:
1.葱姜呛锅下熟鳝丝、熟鸡脯丝、香菇丝吵至入味;
2.加鸡清汤烧开,撇去浮油,加米醋、味精、盐、白胡椒粉即成。 【菊花黄鱼羹】
菊花黄鱼羹,江南菜羹。是由杭州名菜宋嫂鱼羹演变而来。以黄鱼或鲜活淡水鱼(鳜鱼最佳)中段为主料,配以豆腐、火腿、鸡煮制而成。此菜创于南宋,因中南海鲜美,流传至今。 原 料:
黄鱼中段250克,姜2克,葱20克,鸡清汤1000克,冬菇、笋丝各50克,金华火腿丝20克,软豆腐160克,鸡蛋2个,生粉15克,油、香菜各5克,大白菊、香油、精盐各3克,胡椒粉1克,酱油6克。 烹饪方法:
1.用葱段、姜块、料酒、精盐腌制鱼10分钟后,上笼蒸6分钟取出; 2.将熟火腿、冬菇切成丝细,鸡蛋黄打散,待用;
3.将炒锅加油置旺火上,投入葱段煸出香味,舀入鸡汤煮沸,加入料 酒、笋丝、
冬菇丝、再煮沸后,将鱼肉同蛋黄、豆腐原汁落锅,加酱油、精盐、醋搅匀,起 锅装盘,撒上菊花、熟火腿丝、姜丝和胡椒粉即可。 【蛤蜊氽鲫鱼】 原 料:
活鲫鱼2尾、活蛤蜊250克、熟火腿3片、笋肉5片、水发香菇一只。 烹饪方法:
1.鲫鱼治净,从脊背出剖开,从背上剞几刀,下清水锅加调料、姜 块、葱段、笋
片烧开,用小火煮熟装入汤盆。
2.蛤蜊下清水锅煮到外壳张开捞出,置于汤盆中。
3.滗出鱼汤,蛤蜊汤烧开,加香菇、熟火腿片调好料后倒入汤盆即成。 【吊锅鸭舌】
基本特点 色泽鲜艳,酸香味浓。 基本材料 鸭舌、冬笋、秘制卤水。
1、将鸭舌洗净,放入卤水卤制至金黄色入味;
2、将冬笋过水,放入备好的吊锅内垫底,再将鸭舌加入青椒、高汤焖熟即成。
上海菜
简称沪菜,以上海地区传统菜肴为主,吸收十余个帮口长处,融汇西菜风味而成。以红烧、生煸和煨法为多,爱用浓油赤酱。汤卤醇厚,注重原味,咸淡适口。其名菜有生煸草头、椒盐蹄胖、五味鸡腿、双包鸭片、卤糟猪脚、肉丝黄豆汤、四鲜白菜墩、蜜枣扒山药、口蘑锅巴汤、炒毛蟹等。
[1]
淞沪风味,以上海菜为代表,上海菜,习惯叫,“本邦菜”,是从农家便饭便菜
发展而来,比较朴素实惠,以红烧、生偏见长,口味较重,善浓油赤酱,颇有家常风味。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一直以“世界名都”著称于世。它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是一个沿江滨海的城市,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邻近江湖密布,全年盛产鱼虾,市郊菜田连片,四时蔬菜常青,物产丰富。上海位于交通枢纽,采购各地特产方便,这又为上海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调料。
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四方商贾云集,饭店酒楼应运而生。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各种地方菜馆林立,有京、广、苏、扬、锡、雨、杭、闽、川、徽、潮、湘、以及上海本地菜等十六个帮别,同时还有素菜、清真菜,各式西菜、西点。这些菜在上海各显神通,激烈竞争,又相互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为博采众长,发展有独特风味的上海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菜原以红烧、生偏见长。后来,吸取了无锡、苏州、宁波等地方菜的特点,参照上述十六帮别的烹调技术,兼及西菜、西点之法,使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菜肴风味的基本特点:汤卤醇厚,浓油赤酱,糖重色艳,咸淡适口。选料注重活、生、寸、鲜;调味擅长咸、甜、糟、酸。名菜如“红烧蛔鱼”,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泽红亮,卤汁浓厚,肉质肥嫩,负有盛誉。“糟钵头”则是上海本地菜善于在烹调中加“糟”的代表,把陈年香糟加工复制成糟卤,在烧制中加入,使菜肴糟香扑鼻,鲜味浓郁。“生煸草头”,摘梗留叶,重油烹酒,柔软鲜嫩,蔚成一格。而各地方风味的菜肴也逐步适应上海的特点,发生了不同的变革,如川菜从重辣转向轻辣,锡菜从重甜改为轻甜,还有不少菜馆吸取外地菜之长。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改革了烹调方法,上海菜达到了品种多样,别具一格,形成了上海菜的独特风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