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体育学学习题库
质量要求,对执行课堂常规的要求,对保护帮助的要求以及课的组织等要求。 63、体育教学常规:
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制度的总和。一般包括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 68、体育课:
是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教与学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掌握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和改善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的过程。 69、体育教学评价:
是一般教学评价在体育学科的具体应用。它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70、形成性评价:
是根据反馈原理,把教学或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多次检查和评价学生达到单元目标的程度。根据评价得到的结果,为后继教学和训练提供改进的依据,使教师能有效地控制教学和训练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训练向着预期的目标顺利进行,所以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 71、综合评价:
一般在学期结束或某一训练周期结束时进行。通过综合评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又一次得到反馈信息,为检查教学和训练方法、手段的效果,确定下一阶段教学或训练的起点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72、相对评价:
是判断被评价者在某一群体中成绩的优劣,也就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叱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排成先后顺序。 73、绝对评价:
是把测试的原始成绩与客观的应有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个体或群体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是为了判断个体或群体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对群体中的个体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种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在评价时要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9
74、个体评价:
是比较个人或群体在不同时间的成绩有无进步,评价中参照的标准是同一个体或群体以前的状态,以此来判断某一个体或群体教学、训练前后进步幅度的变化,也称进步幅度的评价。 75、学校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以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学校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需要而组织起夹的育人环境。 76、体育教学环境:
是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构成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主要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微观的环境,故它不可能游离于教育环境之外而独立存在。 77、体育教学传统与风气:
是指一个学校为实现体育教学的共同目标,经过集体的长期奋斗,在体育教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78、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
79、课余体育:
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娱悦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 80、校外体育活动:
是指在课余时间由校外教育机构、有关团体组织开展的学生体育活动。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必要补充。 . 81、社区体育活动
是指在社区里进行的体育活动的总称。(所谓社区,就是指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82、家庭体育:
10
社会体育形态中的一种,是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按照一定的体育要求所进行的旨在增进身体健康、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各种体育活动。 83、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终生体育思想是从人的生涯角度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 84、课余体育锻炼:
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娱悦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85.课余体育训练:
是指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特长或爱好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提高竞技能力,逐步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定向地发展和提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课余体育活动地一种形式,是全面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国体育教育普及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是我国三级训练体制中的初级训练形式。
86、课余体育训练计划:
是根据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和特点,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作出策划和总体设计的过程。
87、体育社团活动:
是指大学生在体育系(部)的领导下组织成立各项运动项目的单项体育协会,聘请体育教师或体育特长同学担任顾问或教练,有计划地举办体育知识讲座、技术和战术训练,或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 88、阶段性课余体育锻炼计划:
是指课余体育锻炼计划按时间长度一般可分为阶段锻炼计划和每次锻炼计划两大类,阶段锻炼计划主要是对一段时间的锻炼重点、时间、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安排
11
89、全校课余体育锻炼计划 .
全校课余体育锻炼计划一般由学校的体育系(部)或体育教研室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情况,提出初步设想或计划,经由校方讨论批准后执行。全校课余体育锻炼计划一般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其主要内容有:指导思想与目标;早操、课间操的组织与实施;班级课余体育锻炼的具体安排;《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体育干部培训;体育宣传教育;体育交流,检查评比等。为确保学校课余体育锻炼计划的顺利实施,校方应在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场地、器材和内容方面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
90、班级课余体育锻炼计划:
班级课余体育锻炼计划是以学校课余体育锻炼计划为蓝本,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班级课余体育锻炼计划可使班级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是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制定班级课余体育锻炼计划首先要认真领会学校相应阶段的课余体育锻炼计划,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与建议,在班主任和任课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由体育干部起草,经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公布执行。
班级课余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包括:班级体育锻炼的任务与目标;锻炼小组的划分;锻炼时间;锻炼内容;检查评比办法等。 91、个人课余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是根据班级课余体育锻炼计划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对个人的课余体育锻炼做出的具体安排。它包括每周或每次的体育锻炼计划。个人课余体育锻炼计划针对性强,能使个人在自己原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个人爱好和特长,锻 炼效果明显。尤为重要的是,个人体育锻炼计划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个人课余锻炼的风格。个人课余体育锻炼计划可征求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或与其他同学一起共同制定,以便在实施锻炼过程中得到帮助和指导。
个人课余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包括:锻炼目标、锻炼内容、锻炼时间、锻炼方法定期自我评价的要求等。 92、分解训练法;
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的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93、完整训练法: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