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 图文
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1.每年5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灰石 B.天然水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小红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⑤纯净的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的液体; ⑥纯净的水洁净、透明、稳定,是一种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4.做某实验需要量取80ml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50ml的烧杯和滴管 B. 50ml的量筒和滴管 C. 100ml的烧杯和滴管 D. 100ml的量筒和滴管
5.有关海洋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洋水占地球上水体储量的71% B.海洋水可以直接饮用
C.海洋水的含盐量在32%~41%之间 D.海洋水是地球上储量最多的水体 6.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8. 配置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7.0g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9.一杯60℃的硝酸钾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11克硝酸钾,则第二次继续恒温蒸发10克水析出的硝酸钾是( ) A.一定等于11克 B.一定大于11克
C.一定小于11克 D.可能是11克,也可能大于11克
10.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A.液体的倾倒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温度计读数
1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2.5的一级标准为24小时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米3,二级标准为不超过75微克/米3.3月25日,温州等城市的检测结果如下表,则表中城市当日PM2.5达到一级标准的是( )
城市 24小时PM2.5平均浓度(微克/米3) 温州 33 宁波 49 舟山 30 湖州 40 A.温州、舟山 B.宁波、湖州 C.温州、湖州 D.宁波、舟山 12.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13.呼气是人体散失水分的途径之一,下列实例中,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会变浑浊
B.冬天气温很低时,一边说话一边会冒出“白气” C.口罩戴的时间长了会很潮湿
D.擦玻璃时,朝玻璃呵几下气,可以擦得干净些
14.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
15. 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⑦ C ①②③⑤⑦ D ①②③⑥ A.试管直立,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向试管口倒入 B.试管倾斜,把盛有固体药品的药匙从试管口倒入
C.试管直立,把盛有固体药品的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D.试管横放,把盛有固体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 17. 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18.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人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氧气,只有二氧化碳
D.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16.下列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19. 用氯化钠配制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20.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作物时,向温室中施放适量二气化碳,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而死,从而有效地防止植物病害虫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施放二氧化碳可避免火灾 C、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施放二氧化碳可控制温室中的温度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 21.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和动物免爱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存在于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22.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是( )
23.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4. 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钙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硝酸铵
25.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2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28. 下列现象可用氧气的物理性质解释的是 ( )
A.白磷在40℃时即可燃烧,烈日下白磷不经点燃就可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最好用排水法而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9. 下列实验中都用到水,对水的主要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
30.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对着干燥玻璃呼气 木炭在O2中燃烧 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
A.
B.
C .
D.
31. 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
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3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
A、温度 B、溶剂的量 C、搅拌 D、以上三项都是 33.1998年12月8号,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该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 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 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34. 在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到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上蜡“美容” C.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D.用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35.要除去密封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并且不混入其他气体,可燃物应选择使用 ( ) A.碳
B.铁 C.磷 D.蜡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