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学案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化学用语
2016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Ⅰ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高考印证 2015·T7 物质的组2014·T1成与变化 3 2013·T7 物质的分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013·T7 类与胶体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2015·T2或根据化学式正确判断化合价。 化学用语 7 8.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命题趋势 本专题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为选择题;预计2016年高考中仍将延续物质分类与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考查方向,在备考中注意这方面知识。 ,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学生用书P1]
1.物质的构成
(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稀有气体如氩气等。 (2)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O2、NH3等。
(3)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Ba(OH)2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时破坏了离子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核裂变或核聚变会产生新原子,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物理变化或化
1
学变化。
3.物质变化中的“三色”、“四解”、“十二化” 物理变化 三色 焰色反应 四解 潮解 化学变化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①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①氧化 ②水化 ③风化 ④碳化 ⑤钝化 ⑥卤化 ⑦硝化 ⑧酯化 ⑨(橡胶)老化 十二化 ①熔化②汽化③液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概念应用类)(2015·山西大同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④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成甜酒,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破题关键]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同时明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并根据各自发生的过程进行准确判断。
解析:选C。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HCl、NaCl溶于水,①不正确;发生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使某些物质褪色,②不正确;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即电解的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③正确;④、⑤正确。
[互动拓展]
260 ℃
(1)P4(白磷)=====4P(红磷)是何种变化?请说明原因。
(2)水解、电解、脱水、蛋白质变性、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都是化学变化吗? 答案:(1)是化学变化。因为P4(白磷)和P(红磷)的结构不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物质,即同素异形体间的互变为化学变化。
(2)都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元素无化合价变化,为物理变化。( )
23
(2)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 个NaCl分子。( )
1618
(3)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O与 O间的相互转化。( ) (4)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
(5)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答案:(1)× (2)× (3)× (4)× (5)√ (6)×
2.(2015·山东泰安模拟)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解析:选B。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2
A.CaO、N2、HCl、H2O B.NH3、H2S、Si、CO
C.CO2、SiO2、CH3COOH、H2SO4 D.NO、C2H5OH、HNO3、I2
解析:选D。A中CaO由离子组成,B、C中Si、SiO2均由原子组成。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1214
①蒸馏 ②电解质溶液导电 ③钝化 ④C转化为 C ⑤煤的气化 ⑥焰色反应 ⑦葡萄糖发酵 答案:②③⑤⑦
(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均属于化学变化。 (2)核素之间的转化既不属于化学变化也不属于物理变化。
(3)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2015·高考天津卷)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解析:选A。A项,S燃烧生成的是SO2,错误;B项,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
3+
Cu2 (OH)2CO3,而明矾溶液中的Al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可以与碱式碳酸铜发生反应,正确;C项,碳酸氢钠可以与水杨酸反应,正确;D项,水中的钙离子与肥皂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钙,降低了肥皂的去污能力,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解析:选A。SiO2+4HF===SiF4↑+2H2O,B项错误;Cl2能与Ca(OH)2反应,C项错误;
+3+
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的AlCl3不导电,若电解AlCl3溶液,在阴极是H放电,而Al不放电,故电解AlCl3溶液得不到Al,D项错误。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与胶体
[学生用书P2]
3
1.纯净物的判断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实质。例如:“冰和水的混合物”其实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又如“纯盐酸”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2.常见的混合物 (1)分散系;
(2)高分子化合物;
(3)其他特殊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水玻璃、合金等。
3.单质的判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单质时应严格对照定义,如由O2、O3组成的物质不属于单质,因为是混合物;而HD属于单质,因为它是纯净物,且只由氢元素组成。
4.氧化物的分类
5.胶体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_nm之间,而不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物质的分类
1.(概念应用类)(2014·高考四川卷)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破题关键] 根据单质、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概念判断,明确电解质溶于水后能完全电离的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识记常见物质的组成和归类。
解析:选A。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B项错误;HClO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互动拓展]
(1)硫酸是电解质,盐酸也是电解质吗?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答案:(1)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