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3:14:58

E、无动则有静,无静则有动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BCDE )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 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E、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17.动摇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有( CD )

A、信息论B、电子学理论C、狭义的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E、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1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BC )

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B、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C、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E、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 19.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BCDE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0.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CD )

A、感性认识的产物B、理性认识的产物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性劳动的产物E、语言发展的产物

21.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CE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2.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BCD )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E、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23.规律的特点有( ABCE ) A、客观性B、稳定性

C、重复性D、无条件性E、普遍性

24.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数,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DE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E、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25.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是( AC ) A、客观与主观的区别B、客体与主体的区别 C、人与自然的区别D、客观于客体的区别

E、相对于人的可能性存在与现实性存在地区别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BDE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的统一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 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13

27.客体与物质形态的区别是( BCDE )

A、一切客体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客体B、部分物质形态是客体,客体不完全是物质C、物质形态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物质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客体还包括精神现象

29.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ABCE )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C、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D、劳动是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

E、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得过程 30.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 )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异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B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D、对立统一的观点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4.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B ) 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

5.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B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D )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B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8.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D )

14

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C、运动构成联系D、联系构成运动

9.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B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13.规律是( A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14.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1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B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1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C ) A、相互对立的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 17.事物的质是指( C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18.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D ) A、事物的度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19.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C )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2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A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5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D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

2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23.事物的质变是指( D )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2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D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5.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B )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26.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D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27.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B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28.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 29.“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B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30.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D )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31.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D )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34.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16

搜索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E、无动则有静,无静则有动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BCDE )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 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E、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17.动摇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有( CD ) A、信息论B、电子学理论C、狭义的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E、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1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BC ) 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B、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C、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E、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 19.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BCDE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D、莫说年纪小,人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