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虚实结合教案
虚实相生 摇曳生情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作品,学习鉴赏虚实结合这种表达技巧。 学习难点:掌握鉴赏方法,梳理结题思路,形成规范答案。 三、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作品-----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情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流畅度及准确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题思维的形成情况,并及时跟进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提问、探讨交流、表达评判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答题思路,能流畅表述,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最终入选的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
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总结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
(二)温故知新 温故:
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诗句,诗句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指出这些诗句属于实写还是虚写,概括虚实的内容。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温习,说说你们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 知新:
思考归纳,知识小结:
什么是“实”和“虚” 诗歌中的“实”是眼前所见; 诗词里的\虚\是指主观想象。 (三)链接课本,探讨答题模式
? 1、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下面诗歌的景物描写: ? 雨霖霖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答案示范:
? 本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 本诗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一种凄凉的气氛,强化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 扬州慢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答案:
? 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 2、讨论总结解题模式 ? 答题步骤:
? ①点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
? ②叙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 ③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 ? 虚实之间的关系:
?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
(四)点击高考,提升解题能力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第一步:点手法
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叙运用
?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 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
第三步:析效果
渲染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考答案: 上片
第一步:点手法
上片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第二步:叙运用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第三步:析效果
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用梦中的相见反衬现实中的孤独。 下片
第一步:明手法
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
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第三步:析作用
虚实结合,用想像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作者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五)课堂小结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 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所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