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概论教学大纲

社区概论教学大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19:52:40

主要观点:

A)上层少数人构成单一的“权力精英”,社区权利梯度的顶层是哪些经济界和商界的精英;B)该“权力精英”阶层统治地方社区的生活;C)政治与民间领导人是该阶层的执行者;D)该阶层与下层人民存在社会冲突;E)民主在地方层次上是无效的,但地方精英与国家精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论:技术缺乏科学依据,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预设了发现和结论 2.多元政治论

主要代表人物:R.A.达尔(R.A.dahl,1961,美国纽黑文市,谁统治:美国城市中的民主和权力),采用了观察决策过程的方式,客观记录代替主观评价;主要观察公共教育、政治使命以及城市革新

主要观点:权力不仅仅是声望,还要有行动的权力,应当用“决策法”来考察谁在重大的城市决策上参与实际决策。

评论:公共管理的决策方式是不同的,同时注重观察已公开的行为

社区权利结构

权利项目 合法性 可见性 决策范围 团体关系 三、区位学理论 人文区位论(Human Ecology)与自然区位论(Location)的联系

城市区位论(W.Christaller的Central Place Theory)、工业区位论(Max Weber的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Thunen Cycle),古典区位论、社会文化区位论、新正统区位论(Duncan)等理论。 四、社会行动理论

(1)社会行动理论注重分析社区的领导层、决策过程、社会参与等问题及其与社区变迁的关系。其中心观点是:社区行动具有社会关联性,社区是一个社会互动的复合体,社区中的社会行动与区外的社会行动相关联,区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是相关联的。

(2)社区行动的类型:

突发性的社区行动:突然爆发,基本无组织 习惯性的社区行动:例行的、正常性的社区事件 创始性的社区行动:有计划发展的,一般比较复杂

(3)社区领导者的类型:非正式领袖、制度性的领袖、权利精英 五、类型学理论

类型学理论最典型的特点:两分法、抽象性, 古典类型学、新类型学的时代背景、观点及代表人物。 1.社区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2.社区有哪些基本特征?

隐蔽精英式 不任公职,不属于任何协会 不为公众所熟悉 广泛参与决策事宜 形成一个团体而非独立行动 合法多元式 有公职或属于某一协会 多为社区居民所熟悉 仅参加社区公共政策 代表社区各种不同的团体利益 5

3.社区研究有哪些主要流派?简述他们的主要观点。

4.社区研究有哪些主要理论?试用有关理论来讨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 社区的静态系统

第一节 社区的生态系统

一、自然环境与社区

自然环境是影响社区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因素。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促进社区的发展,不利的环境会阻碍甚至阻止社区的发展。 (一)地理环境与社区

包括地理位置(空间区位)、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与社区的关系,影响到社区的形成、形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资源与社区

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对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影响到社区的性质。 人文资源如政治、经济、历史等对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二、社区的生态系统

社区发展要注重社区的生态平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社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社会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如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组织,组织之间的设置、职能构建、协调等。

第二节 社区的人口

一.人口是构成社区的第一要素:人口是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没有人口也就无所谓社区。

1.人口的概念:人口是生活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一定社会生活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1)五个“一定”:一定地域、一定时间、一定社会方式,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 (2)人口是个群体概念:单个人不能称为人口 (3)人口系统:人口的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 (4)人口要素:数量、质量、结构、分布 (5)人口变动:社会变动、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

2.现代社区人口研究的主要内容:人口要素在社区中的特征、变化及与外部关系

(1)人口结构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2)社区人口的变迁;(3)社区诸组成单元对社区人口发展的影响;(4)社区人口管理;(5)社区人口的比较研究等。 二.影响社区的人口要素

1.人口的数量:出生、死亡、迁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 高 低 传统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2.人口的质量: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3.人口的结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

6

4.人口的分布:静态的和动态的 三.社区发展与人口控制

1.中观人口理论:人口、社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我国人口政策在社区中的施行 (1)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

解放后至2000年,我国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先后经历了三次高潮、三个台阶(如图)。 第一次出生高峰发生于1950~1957年之间,为恢复性增长时期。这段时期中每年的出生率都在30‰以上,平均出生率高达35.56‰。这种高出生率主要是由于较高的生育率而引起的。这段时期总和生育率的平均值高达6.06,约有94%的妇女生育3个孩子,近半数的妇女生育6个孩子。尽管这个阶段的人口基数比现在的小,但平均每年出生的人数约为2088.5万人,与1980年以来的出生人数基本相当。纵观这段时期的出生率,可以发现,经过1950~1954年的持续高峰以后,1955、1956和1957年的出生率以恢复到了解放以前的水平。这更说明,这段时期的出生高峰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高出生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延续,同时,从1950年到1954年的出生高峰则是战后的生育补偿。

第二次出生高峰是从1962~1971年,中国人口由补偿性增长到盲目性增长。尽管党中央和国务院于1962年12月18日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但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出生高峰仍于1962~1971年到来,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0年。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从本质上来看,这次出生高峰既是一次出生高峰,也是一次生育高峰,而且它是第一次出生高峰的延续,因为在1958~1961年三年中,出生率的下降主要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并不是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引起的生育率的下降或者是由于年龄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同时,我们可以从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发展历程图中看到,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于1963年达到我国后半个世纪的最高点,当年的总和生育率高达7.502,而出生率则高达43.47%,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许多夫妇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推迟了生育,待1962

40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历程50变化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年社会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之后,再进行生育;而1962年生育政策只能在1963年的出生率和生育率中 表现出来。其后,全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则仍在较高水平上波动,平均达6.07。尽管出生率仍处于较高

3020100-10年份水平(10年的平均水平高达32.32‰,而且每年的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已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只不过下降的幅度较小而已。这段时期中平均每年的出生人数高达2795.2万人,比第一次出生高峰时的平均数高出了700多万。通过前两次出生高峰,我国总人口迅猛增加,到1971年底时,已达85229万人。第二次出生高峰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此后的人口发展,乃至于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自从1972年我国实施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与生育率迅速下降。但在1981

7

年到1990年的十年时间中,我国人口的出生水平仍相对高于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以来的出生水平,几乎每年的出生率都在20‰以上,人们习惯上将这段时期称为第三次出生高峰。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次出生高峰不论是出生率,还是生育率的平均值和峰值,都不如前两次。这段时期出生率的平均值仅为21.34‰,比第二次出生高峰的平均值下降了34%;而这段时期中的最高值是1987年的23.33‰,仅约相当于1963年的一半左右。如果比较前后三次出生高峰中的生育率,可以发现,第三次出生高峰中生育率的平均值仅为2.432,相当于第二次出生高峰中生育率平均值(6.07)的1/3。因此,这次出生高峰并不是由于妇女的生育率高引起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时人口的年龄结构,即育龄妇女,特别是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到第三次出生高峰结束时,中国人口增长又上了一个台阶,达到11.4亿人。

(2)我国人口政策的发展历程 (3)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 3.我国人口控制与社区协调发展

(1)由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社区成员大致相近的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人们的生育水平; (2)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制约着社区成员的非正常增长; (3)社区为国家与家庭的纽带;

(4)社区生育文化影响社区成员的生育水平

第三节 社区的组织

一、社区组织的涵义

1.组织: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持续的、固定的人群关系。(复习:组织的类型、特征等) 2.社区组织的涵义:为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预防和解决社区内存在的问题,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质量而建立的组织。

3.社区组织的作用

(1)把社区成员以不同的形式组织起来以实现个人不能达到或实现的整体功能; (2)组织是个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形式;由“单位人”向“社会人” (3)组织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社区组织的类型

1.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执行形式;具有正式的阶层结构和沟通渠道;组织成员的互动形式是正式而片面的;组织的场地、设备、资源及活动程序等也较明确。如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等

2.非正式组织:组织的形式比较自然,规模较小;组织规范比较松弛,弹性管理;成员之间关系较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较强。

3.地下组织:组织规模较小,形式严密;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具有严格的组织等级体系和严格的沟通渠道;组织成员的互动形式片面而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认同感较差;

4.科层化与扁平化 三、社区组织的管理

8

搜索更多关于: 社区概论教学大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主要观点: A)上层少数人构成单一的“权力精英”,社区权利梯度的顶层是哪些经济界和商界的精英;B)该“权力精英”阶层统治地方社区的生活;C)政治与民间领导人是该阶层的执行者;D)该阶层与下层人民存在社会冲突;E)民主在地方层次上是无效的,但地方精英与国家精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论:技术缺乏科学依据,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预设了发现和结论 2.多元政治论 主要代表人物:R.A.达尔(R.A.dahl,1961,美国纽黑文市,谁统治:美国城市中的民主和权力),采用了观察决策过程的方式,客观记录代替主观评价;主要观察公共教育、政治使命以及城市革新 主要观点:权力不仅仅是声望,还要有行动的权力,应当用“决策法”来考察谁在重大的城市决策上参与实际决策。 评论:公共管理的决策方式是不同的,同时注重观察已公开的行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