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森林生态学复习精要

森林生态学复习精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 15:39:10

森林生态期末复习重点1

1. 森林: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

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复合体。

2. 环境: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存在的空间及维

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3.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在直接和间

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因子)

4.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阶级性、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性 5. 光的生态作用:

a) 光谱成分的生态作用:不同波长光对植物的活性不一;对光合产物成

分有影响;诱导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和色素形成有差异

b)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光合作用、叶片的适光变态、生长发育

c) 日照时间的生态作用:光周期现象、日照生态类型(长/短/中日照植

物、中性植物)、光周期的影响

6. 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7. 光补偿点: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当光合作用吸收CO2

与呼吸作用放出CO2相等埋的光照强度称为??

8. 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照

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9. 光合有效辐射:植物光合作用各色素吸收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

10. 叶片适光变态:由于叶片所在生境光照强度的不同,其形态结构、生理特

征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 11. 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 节律性变温:

温度随以和季节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12.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a) 生理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b) 生长发育:萌芽、生长、开花 c) 温周期现象:发芽、物候期

d) 非节律性变温:低温危害(寒害、冻害、冻拔、冻裂、生理干旱);

高温危害(皮烧、根颈灼伤)

13. 水分因子:

a) 不同形态的水及其生态意义:气态(相对湿度↘蒸腾作用↗;相对湿

度较大,不利于传播花粉,易引起疾病;土壤水的补充)液态(降水:土壤水分补给,影响树木的生长)固态(降雪:土壤水分补给,保温、防冻)

b) 植物对水分协迫的生态效应:植物水分的生态类型(水生/陆生植物)

植物对水分不足的适应(避旱/抗旱植物)植物对水分过剩的适应(气室、通气组织、不定根、气生根或膝状根)

14. 森林对水分的调节作用:林冠截留、滴落与茎流、土壤吸持、森林蒸散、

林地枯枝落叶吸收、径流流失

15. 大气成分的生态作用:CO2生态作用(光合作用主要原料、温室效应)O2

生态作用(呼吸作用必须物质)

16.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CO2、CH4、O3、氟里昂(CFC)等气体的含量

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17. 大气污染: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2、CO、CO2、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等有害物质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18. 森林抗性:指在污染物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受害,或受害后能很快恢复

生长,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特性 19. 林木监测作用:

a) 能够反映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b) 能早期预告大气污染

c) 能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质 d) 能反应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

20. 森林的净化作用:吸收有毒气体、滞尘作用、杀菌作用、吸收CO2放出

O2、减弱噪音

21. 风对植物的影响: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理活动与形态;影响植物的繁殖(传

播花粉、种子和果实的散布):对植物的破坏

22. 土壤的生态作用:物理性质(母岩、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

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温度)化学性质(土壤酸碱度、土壤无机元素、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微生物、动物、根系)

23. 地形园子主要通过改变光、热、水、土壤和风等自然条件间接作用于植物 24. 火因子的生态作用:

a) 火对土壤的影响:物理(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化学(PH值、土

壤有机物、养分的含量和可利用性)生物

b) 火对植物的影响:影响植物的群落组成、引起植物演替规律的变化、

调节林木生长

c) 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25. 种群: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种群是物种具体

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26.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的个体数量级 27. 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密度、空间结构、年龄结构、性比、出生率与死亡

率、生命表、种群增长率r内禀增长率rm

28. 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而朝不同方向进化获得的生存对策

29. r—对策:有利于增大内禀生长率的选择 r-策略者:个体小、寿命短、数

量多、新环境的开拓者

30. K—对策: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 K-策略者:个体大、寿命长、高的

竞争能力、对后代的巨大“投资”、缺乏应变能力,稳定环境的维护者 31. 种内关系:群落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

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间的关系

32. 竞争:指在同种(种内竞争)或异种(种间竞争)的两个或更多个体间,

由于它们的需求或多或少地超过了当时的空间或共同资源供应状况,从而发生对于环境资源和空间的争夺,而产生的一种生存竞争现象

33. 密度效应: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

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产量恒定法则、-3/2自然稀疏法则) 34. 生态型: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的差异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通过遗传性被固

定下来,形成了在生态特性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群类型 35. 他感作用(异株克生):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产物,

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6.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相互竞争作用

(干扰性竞争/利用性竞争)

37. 竞争排斥原理: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

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 38. 生态位:每个种在一定生境的群落中都有不同于其他种的自己的时间、空

间位置

39. 竞争排斥原理下生态位概念应用到自然生物群落,则有:

a) 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一个各终究

要灭亡

b) 一个稳定的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种群间

能避免直接的竞争,从而又保证了群落的稳定 c) 一个相互起作用的,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的

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面不是直接竞争。因此,由多个种群缓存的生物群落,要比单一种群的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40. 捕食作用: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的关系

41. 寄生: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具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

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42. 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连体/非连体/防御性互利共生) 43. 种间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达到成熟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

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生进化的关系 44. 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

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45. 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

外貌/形成群落环境/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46. 种的各体数量指标:多度、盖度、密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

47. 种的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综合优势比、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

相对优势度) 48. 生活型: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区内各

种植物的越冬方式(群落对外界环境最为综合的反应和指标)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1年生植物

49. 生活型谱:各种生活型的植物的百分率的统计结果列成表或制成柱状图 森林生态期末复习重点2

50. 层片: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51. 层片的特征: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生活型类别 每一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

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每一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的不同结构特征 在群落中,每一个层片都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可以按其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优势层片、伴生层片、偶见层片

52. 群落垂直结构:群落的分层现象(乔木、灌木、草本、苔藓) 53. 群落的外貌: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

是种群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54. 群落的季相:森林群落中,优势和亚优势乔木树种及各层植物的物候变化

莫测使整个群落在不同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外貌

55. 群落宛错区: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

这个过渡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 56. 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

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的某些组分与行为的较大变化 57. 森林演替:任一森林生态系统都随时间不停地发生变化,随时间推移优势

树种发生明显改变引起整个森林组成的变化过程

58. 演替的四个阶段:互不干扰阶段、相互干扰阶段、共摊阶段、进化阶段 59. 演替成因:植物繁殖体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群落内部环境变化;

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变化;人为活动

60. 分类:初始生境水分条件(旱生/水生/中生演替)起始裸地性质(原生/

次生演替)演替方向(进展/逆行/循环演替)

1. 顶级群落:随着演替的进展,最后出现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

2.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

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

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5.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 6. 一个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7. 各个营养级能量减少的原因:

a)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这有一

部分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所利用

b) 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排泄物而留在

环境中为分解者所用

c) 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这部分

能量变成热能而耗散掉

8. 生态金字塔:能量通过各营养级逐渐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

由低到高画成图,则成金字塔形(能量、生物量、数量)

9.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指化学元素及其组成的各种化合物在自然界中迁移

和转化的过程 (影响因素:气候、土壤、植被、人为活动) 10. 地球化学循环:元素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进行迁移和交换 气态

循环/沉淀循环(气象/生物/地质水文途径)

11. 特点:元素迁移的距离可能很近,也可能很远;循环空间大,可以是全球

性的大循环;一般不会重复同一空间路线)

1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各组分之间化学元素的交换

13. 特点:绝大多数养分可有效地保留,积累在本系统之内,其循环遵循一定

的循环路线

14. 生物化学循环:指养分在生物体内的再分配

15. 特点:此循环在植物的营养供应及更有效利用太阳能作用有很重要作用 16. 初级生产量: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限制因素:光、

CO2、水、营养物质、温度、食草动物) 17. 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掉,剩下

的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

18. 生物量:某一时刻调查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量 19. 地球性森林生态系统:由生物气候条件决定而发育的土壤上生长着不同的

森林植物类型,这种木本植物类型所构成的不同生态系统

20. 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21.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红树林

22. 生物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及与此相关

产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 23. α多样性(生境多样性):测度一个均质群落内物种组成状况的一个指标,

包括物种总数及个体在物种上的分配状况

24. α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指数 25. β多样性:测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沿着环境梯度变化的速率(说明森林群

落物种组成及多样化程度对环境变化反映程度的量) 26. γ多样性:指不同地理区域的群落间物种的更新替代速率(表明群落间环

境异质性大小对物种数的影响)

27. 生物多样性消失原因: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化;生境资源的过度开

发利用;环境污染、农林品种的单一化;外来物种的入侵

28.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引种

搜索更多关于: 森林生态学复习精要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森林生态期末复习重点1 1. 森林: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复合体。 2. 环境: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存在的空间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3.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在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因子) 4.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级性、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性 5. 光的生态作用: a) 光谱成分的生态作用:不同波长光对植物的活性不一;对光合产物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