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史题目
报道方式和新的经营之道,预示着大众传媒时代的诞生,开启了真正的现代公关时代,甚至开创了公共关系学。便士报上噱头漫天飞的消息实际上来源于噱头制造者,其中巴纳姆的影响力最大,人们以“巴纳姆时期”命名这个以噱头宣传为代表的新公关时代。
8.便士报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崛起
便士报纸无党派特征,不牵扯政治,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这非常适合当时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便士报纸为普通人提供获取信息的渠道,帮助实现了民主化的过程,它击败了六便士才能买得到的报纸,帮助工人阶级打破了新闻的垄断;它让每个人都能获取知识,教人们去获取个人想要的知识,挑战并征服了贵族的保守主义。便士报纸是同情工人阶级的,它为工人阶级争取利益,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呼声。 3、结合英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于公共广播的认识。 英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国家之一,且广播电视发展得既早又快。1922年,英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1929年第一座地方电台建成,1959年国内共有广播电台78座,普及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1929年,英国成功试播无声图像,1936年,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在伦敦建成,同时,这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电视台。1937年,英国拥有了第一辆电视转播车,1945年,英国第二座电视台成立,1952年,五座电视发射台在英国建成。1955年10月10日,英国开始了彩色电视实验性广播。1962年,英国首次通过“通讯卫星”转播黑白及彩色节目。1967年7月1日正式播出彩色节目。1989年,英国开始了卫星直播。 英国广播电视发展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BBC独家垄断阶段(1927-1954)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是英国一家由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体之一。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和互联网新闻服务。
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1922年10月,正式开播于11月14日, 由几个大财团共同出资,包括马可尼、英国通用电气公司等。BBC最初是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的缩写,其全称译成“英国广播公司”,刚创立时只有广播。1927年1月1日,获得英国《皇家宪章》的授权,改名为现名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前者更强调了公司的普遍商业性,而后者则表明公司的公共合营性以及在法律上的独立法人地位。从这一个词的改动,就说明了BBC一直是把强调公共特质和公益性以及追求独立地位作为自己首要目标。
1932年“BBC帝国服务”开播,这是BBC第一个向英国本土以外地区广播的电台频道。1938年,BBC阿拉伯语电台开播,这是BBC的第一个外语频道。到二战结束时,BBC已经以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7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这是BBC全球服务的前身。
1936年11月2日,BBC开始了全球第一个电视播送服务。电视广播在二战中曾经中断,但是在1946年重新开播。1953年6月2日,BBC现场直播伊丽莎白二世在西敏寺的登基大典,估计全英国约有两千万人直接目睹了女王登基的现场实况。
由于受到地下电台的挑战,1967年9月30日,BBC开始了BBC Radio 1电台服务,以播送流行音乐为主。1983年,BBC又第一个开播了早餐时间广播服务《BBC早餐时间》,抢在了竞争对手的前头。
1991年,BBC正式开始BBC全球新闻服务电视频道,后在1995年1月更名为BBC World。与BBC全球电台服务不同的是,BBC全球新闻服务是一家商业电视台,透过广告营利,这也意味着该频道不能在英国本土播出。
1998年8月,BBC的国内频道也开始采用卫星播送。现在的BBC拥有5个广播频率,还有40个地方电台和多套数字广播。同时还拥有2个电视频道,9个数字电视频道以及多套全球节目。
2、公营、私营并存时期(1954-1992)
195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独立电视法案》,允许在英国开办商业性的电视。这实际上就是打破国家电视业独家垄断的法律文件。1954年8月,英国组建“独立电视局ITA”1955年,英国第一家商业电视台—伦敦电视台开播,并依靠广告收入与出售节目维持传媒的运转。1973年,英国第一家私营商业广播电台—伦敦广播公司开播。到了20世纪70年代,BBC维持了近50年的垄断局面被彻底改变。1972年,英国议会将独立电视局(ITA)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A),由独立广播局英国的商业广播与商业电视。1973年,英国议会通过《独立广播电视局法案》,这就从法律上确认了两种商业体制并存的合法性。
3、两类体制竞争发展阶段(1992—今日)
现在,对于BBC和ITV来说,竞争似乎已经成了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被双方所拥护,以为竞争使得双方生存更容易。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的广播电视网开始对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网络覆盖,并不断地通过数字、有线和卫星传送,进一步扩大了电视覆盖面。英国广播电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强调竞争特色,具有晚上的服务功能。
公共广播
最早提出公共服务广播的是美国收音机协会的早期负责人大卫·萨诺夫,并提出了娱乐、信息告知和教育这三项后来公共服务广播奉为重要职责的内容。而公共广播诞生在英国,BBC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公共服务广播的理念和机制在英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中的发展和建构过程。
公共广播是一种制度,而非一个节目集合。它的基本服务目标和特征是:
1、面向全社会。为各阶层社会公众服务。2、肩负社会责任,担负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和公众服务信息、教育和娱乐服务信息的责任。3、内容编辑在法律的框架下秉持独立、公正、平衡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估。4、专业水准比较高,其服务通常为本国本地区广播行业专业水平的标尺。
在经过长期发展以后,根据BBC的经验,可以对公共服务广播的精神加以简要归纳: 1.公共服务广播机构有娱乐、告知及教育功能。
2.公共服务广播机构的管理架构和日常运转应相对独立,尽量减少政治或行政的日常传播运行的直接干预。
3.公共服务广播机构应在节目和服务品质上表现出竞争力,而不是完全陷入收听率或收视率的竞争和比较之中。
4.公共服务广播机构应在全国性频道上提供尽可能多元化、多样化、充实化的节目内容。 5.公共服务广播机构应努力寻求广播人与政治权威之间的平衡点,强化普通公民与政治领导人之间的平等性。
6.公共服务广播机构应重视服务社会全体成员的覆盖和传播目标,并由此出发弘扬多元化,关注少数群体、弱势群体等社会成员的信息需求和表达要求。
我认为,公共广播的核心是服务公众,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是为大众提供教育知识、娱乐消闲、充分的资讯和日常意见交流的平台,使得真实信息和合理意见可以公开汇集交换并形成社会共识;社会中不同的力量借此得以协调和整合,形成共同的合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这一运作的实现,需要财政资源的稳固和制度性的长期供应的保证。因为归根结底,商业和政治的直接干涉都是经济利益干涉的表象。公共服务广播的财政来源安排的稳定和保障,是根本的问题。普通听众和观众只关心节目的好坏和质量,但是在节目和服务质量的背后原因是财源问题和经济问题。迄今,公共服务广播运行得比较好的BBC和NHK,都是因为在财源制度安排方面比较稳定。 4、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于新媒体冲击下报业发展战略的认识。 一、突出强化报纸的传统优势,再造报纸“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 (1)报纸在真实的前提下要有权威性。
真实是报纸的生命力,是任何时候必须遵从的原则,它是报纸赖以生存的基础。以真实为基础,报纸要树立权威性。没有权威,没有高度,报纸的消息顶多是读者饭后的谈资,自然谈不上什么影响力了。调查表明:中国网民最信任的是国内电视新闻,其次是国内广播和报纸新闻,而信任程度最低的则是网络新闻。以此可以看出,权威性报纸在信任度上略胜网络一筹。那么如何提高权威性呢?一是要做独家新闻,对新闻事件及时做出快速反应。《南方周末》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在这方面就比较突出。二是做政府新闻,用政府的权威来提升报纸的权威。《人民日报》作为报界楷模。在第一时间宣传和解读政府政策,拥有大量的读者群。
(2)强化影响力,增强报纸的公信力以及对公众的引导力
一是可以抓内容,根据社会热点,进行重大选题策划,通过“重拳出击”吸引读者的眼球。二是可以抓有影响力的人。例如可以借鉴《新京报》的做法,一方面抓高端一次性订阅4000份报纸赠给招商银行的VIP客户,有效抓住有一定消费层次的人;另一方面使发行手段与对象社区化,如成立京报乐队,在北京主要社区开展“北京是我家”主流活动,从发行的角度用发行量有效的使自己的报纸的品牌深入人心。
(3)报纸应该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追求报纸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内涵。
《南方周末》在品牌形象上以其精致的语言和高雅的画面体现了其核心价值。“记录时代进程,在这里读懂中国”以精准的语言道出了报纸和读者的质朴愿望。 二、探索新旧媒体有效融合之路
(1)以《芝加哥论坛报》为代表的突发新闻融媒报道
拥有《芝加哥论坛报》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公司,在芝加哥还有两家电视台和一个广播电台。从1997年开始,公司开始尝试在不同媒体之间进行内容共享,以有效利用各家媒体的新闻资源,同时降低成本。目前《芝加哥论坛报》的融媒范围不是全面的,而是集中在突发新闻这个领域。在这个融媒的平台上,电台可以直接采用报纸记者的稿件.立即进行播发:电视台也可以根据报纸记者采写的稿件,补拍一些镜头完成稿件;报社记者也可以根据电视新闻拍摄的场景来写新闻。在融媒的运作模式下,报纸记者也会出镜,为了让编辑记者不怯场,习惯到电视上露脸,公司还定期举办有专门的培训,由电视台经验丰富的导播给大家上课。
(2)以《密苏里人报》为例的报纸“公民记者”互动新闻探索
《密苏里人报》是密苏里新闻学院拥有的一份面向广大市民的盈利性报纸,也是一份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和办学结合的地方性报纸。该报纸和其网站Missourian.com结合,在引入“公民新闻”加强新闻的互动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密苏里人报》一些常用的公民新闻的手法是:第一,在日常报道中更多引入互动,采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站,吸引读者参与。第二,鼓励、培养记者更多使用新媒体。百姓信源(Crowd resource)为记者提供了新的采访渠道和途径。“读者流到哪里,我们就要跟到哪里”,不管怎样传统报纸嬗变的方向必定是要走向读者流动的方向。 (3)报纸媒体与现代通信技术结合。
利用新技术,与网络等新媒体更好地融合,从而创造新价值。如手机报,《合肥晚报》与科大讯飞联手打造了“有声报纸”等。 三、新媒体影响下新闻业务改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