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最新
.
似事故或事件。
④分数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⑤分数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偏差发生频分数 率 5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 防范、控制措施 (意识、技能、经验)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防范措施或意识不够、缺乏经验) 控制措施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每天发生,从来没有检没有操作规程 经常 查 4 每月发生 偶尔检查或有,但偶尔执行 不够胜任 大检查 有操作规程,只一般胜任 是部分执行 3 每季度发生 月检 2 每年发生 1 周检 有,但偶尔不执有偶尔失去作用或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行 出差错 有操作规程,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且严格执行 经验丰富,意识强) 偶尔或一年日检 以上发生 b)后果的严重性S的取值:
法律、法规及其他等级 要求 5 违反法律、法规 人 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 财产损失 (万元) >50 停工 环境污染、资公司形象 源消耗 部分装置(>2套)大规模、公司重大国内影或设备停工 外 响 2套装置停工或设公司内严重污行业内 备停工 染 1套装置停工或设公司范围内中省内影响 备停工 等污染 受影响不大,几乎公司及周围装置范围污染 不停工 范围 没有污染 形象没有受损 4 潜在违反法规 >25 需要去医院治不符合公司的安全3 疗,但不需住院方针、制度、规定 治疗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皮外伤、短时间操作程序、规定 身体不适 没有受伤 >10 <10 1 完全符合 无损失 没有停工 c)风险评估表R:
严重性 可能性 1 2 3 4 5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1 2 3 4 5 1 2 3 4 5 2 4 6 8 10 3 6 9 12 15 4 8 12 16 20 5 10 15 20 25 说明:表中“绿色”表示稍有危险,可以接受;“白色”表示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红色”表示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预先危险分析(PHA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预先危险分析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工作,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可以帮助选择技术路线。它在工程项目预评价中有较多的应用,应用于现有工艺过程及装置,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特点
预先危险分析是一种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
1)最初产品设计或系统开发时,可以利用危险分析的结果,提出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规程。
2)由于在最初构思产品设计时,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险,从一开始便可采用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们。
3)可用来制定设计管理方法和制定技术责任,并可编制成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
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力求达到四项基本目标:
①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害。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虑事故发生的概率。
② 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③ 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系统的影响。 ④ 将已经识别的危害分级。分级标准如下: I级:可忽略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害。
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
Ⅲ级:危险的(致命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破坏性的(灾难性),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重伤及系统报废。
(2)分析步骤
1)参照过去同类及相关产品或系统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查明所开发的系统(工艺、设备)是否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2)了解所开发系统的任务、目的、基本活动的要求(包括对环境的了解)。
3)确定能够造成受伤、损失、功能失效或物质损失的初始危险。 4)确定初始危险的起因事件。 5)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能方法。
6)在危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分析最好的预防损失方法,如隔离、个体防护、救护等。
7)提出采取并完成纠正措施的责任者。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分析结果通常采用不同型式的表格,如下表:
危害/意外事件 事故名称 …… 阶段 起因 影响 对人员及设备的影响 分类 对策 消除、减少或控制危害的措施 危害发生的阶段,如生产、试产生危害原验、运输、维修、因 运行
(3)基本危害的确定
基本危害的确定是首要的一环,要尽可能周密、详尽,不发生遗漏,否则分析会发生失误。各种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
1)火灾。 2)爆炸。
3)有毒气体或蒸汽不可控溢出。 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 5)电击伤。 6)动能意外释放。 7)位能意外释放。 8)人员暴露于过热环境中。
9)人员暴露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性环境中。 10)人员暴露于噪声强度过高的环境中。 11)眼睛暴露于电焊弧光的照射下。
12)操作才暴露于无防护设施的切削或剪锯的操作过程中。 13)冷冻液的不可控溢出。
14)人员从工作台、扶梯、塔架等高处附落。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