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造宣言》1
编号:
语文导学案
备课时间: 2014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2014年 月 日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课 型:新 授 课 时:一课时
课 题:《创造宣言》
学习目标:1. 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2.了解作者。3.通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 重 点: 通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 难 点:通读全文,把握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
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
【课前导学】
1.预习课文,给文章和阅读提示中不熟悉和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
3.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资料。
【 题目含义】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这是一篇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从而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激励每一个人时时、
处处要去创造。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证据充分,论证深刻,透过作者充
满激情的语言,我们要坚信自己的创造意识会大大增强。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 和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
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 ”、“ ”、“ ”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1
备注栏
【文本研习】
1.快速阅读课文,请说说文章的文体。
备注栏
2.驳论文有什么特点?
3.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
4.文章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5.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
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6.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自主反思
课后作业 1.掌握作者字词2.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