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天津市宁河县物理八年级(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密度的公式ρ=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类别 B.由公式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D.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2.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D.缩小的实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5.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6.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7.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关上房门不管 B.关停洗衣机,用手拧干算了 C.戴上耳塞不理 D.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9.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约为-20℃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4.5m C.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10.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这些重物材料的密度 A.比实物密度大 B.比实物密度小 C.与实物密度相等 D.与实物密度相近 二、填空题
11.在影视剧拍摄中,常用“巨石”道具从高处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呈现出惊险的情景,这些“巨石”道具的材料密度_______真实石头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请说明理由______。
12.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它是光的_____现象造成的。
13.光在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m/s;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字发生_____反射;有时黑板“反光”,使部分同学看不清字,是黑板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 14.由于气候较冷,学校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__,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
15.一杯水唱掉一半,质量 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6.“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中减弱噪声. 三、计算题
17.有一个玻璃瓶质量为4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9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800g(已知水的密度p水=1.0×10kg/m)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3)玻璃瓶装满密度为1.6×103kg/m3的蜂蜜后总质量。
18.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km/h,最长航程为5555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大约3000 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s。求:
(1)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2)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500多千米,若以5500km为标准,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3
3
实验目的:测量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油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左图所示。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 g。
(4)将量筒中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右图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
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________
实验评估: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油的密度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___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图中的物距μ=_____cm。
(2)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并保持不动,需将光屏从现在位置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向_____偏离光屏中心。
(4)用这套装置模拟人眼成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之后,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2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折射角γ 0° 0° 15° 11° 30° 22.1° 45° 35.4° 60°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
2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而且碎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完全熔化需要_______分钟。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_。
2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不同。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有的声音听起来低呢?小明想利用一把钢尺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甲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