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图文
蒲城县第三高级中学文综 学科教学案
周次 备课人: 年级学科 高二年级 学科:政治 课题 教 学 目 标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型 编写人 新课 曾淑会 时间 课时 1.知识目标:(1)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2)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3)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汉字;(4)了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5)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6)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2)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3)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2)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处理方法) 一、课前导学(学生自主学习)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世界上最初的几个文明的历程 (1)① 两河 流域文明的历程。 (2)② 印度 文化的历程。 (3)③ 埃及 文化的历程。 (4)希腊、罗马文化的历程。 2.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上溯④ 殷周 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⑤ 雏形划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⑥ 划时代 的意义。汉代,⑦ 儒家学术 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⑧ 全盛 时代。宋元明时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⑨ 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授课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领会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探索与发现,把目光拉回到5000年前,一起走过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教师:中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 蒲城县第三高级中学文综 学科教学案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⑩ 汉字 与 史书典籍 是很有说服力的。
1.文字的作用: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 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志 。
2.史书典籍的作用: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一脉相传 的重要见证。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留下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国 封建统治 的日渐没落和西方 近代工业 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 马克思主义 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 传统 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现代文明 相协调,既保持 民族性 ,又体现
二、课堂导学(重难点探究设计)
一、在美国休斯敦市中心赫尔曼公园,安放了一尊供世人瞻仰的孔子铜像。铜像的基座上雕刻着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三句经典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你谈谈来自几千年前的孔子思想至今仍能为世人所借鉴说明了什么。
解析、(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孔子思想至今仍能供世人所借鉴,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世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3)孔子铜像落户美国,也说明中华文化正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时代性
。
特点?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从纵向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填写《自主学习》中的内容。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老师布置《重点难点探究》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要求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在座位上口头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写在卡片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其间,老师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蒲城县第三高级中学文综 学科教学案
二、在中华文明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一个新时代。
请你思考一下:
(1)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有什么作用?
解析(1)汉字体现了中华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解析)①必须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使汉字进一步发扬光大。②必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进一步丰富汉字文化,让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课堂小结与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 ②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课堂训练:
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B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 A ) A.文字 B.史书典籍 C.音乐 D.绘画
3、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是( B )
A、甲骨文 B、文字的发明 C、火的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讨论结束后
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强调如何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作用和意义。
师布置 《重点难点探究》(二)的问题,要求同上。 老师归纳点评: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给我们的相关启示
要求全班同学思考P45《思维拓展应用》中的练习,并进行提问,注意提问时不要局限于少数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所有人机会
蒲城县第三高级中学文综 学科教学案
明 D、电的发明
4、作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 C )
A.陶瓷 B.文字 C.史书典籍 D.汉字
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A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维新运动出现 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A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四、课后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积极举手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点评
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叫学生回答,教师查漏补缺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解析(1)源远流长指的是纵向上,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其他古老文明的文化相继衰落、消亡、融合相比,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①汉字
文字地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地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
地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特点:我国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风顺、始终辉煌。
(4)我们要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延续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师
生
课
后
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蒲城县第三高级中学文综 学科教学案
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