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鞍山绿地系统规划 - 说明书 - 图文
适当位置上应选一些观赏价值高的高大乔木,如银杏、合欢、国槐、元宝枫、臭椿等。 四、避灾绿地规划 1、避灾绿地的作用
鞍山市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随着城市开发强度的增加,城市的抗灾能力日趋下降。工业的发展,机动车的增加,也使城市公害加剧,导致城市环境质量的恶化。近几年内美国洛杉矶、日本阪神等地区发生的大地震,都说明城市绿化的减灾作用是其它类型的城市空间所无法替代的。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国家《防灾减灾法》,从发挥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作用的角度出发,进行了避灾绿地的规划研究,并纳入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以期形成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 2、市区避灾绿地规划 (一)滨河防灾减灾绿带
鞍山市沙河水系,是市区的特色景观之一。其两岸林带,堤坝又是防汛、防台风的重要设施。因此,在沙河绿带的规划设计建设中,要结合滨河道路的建设,兼顾市民的游憩使用要求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又要结合布置防汛、防风设施,发挥河岸防洪、防风的作用。 (二)避灾据点与避灾通道的规划布置
避灾据点与避灾通道的规划,主要是针对地震及震灾后引起的二次灾害,如:火灾、水灾等,利用城市广场、绿地、文教设施、体育场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起城市的避灾体系。 (1)、一级避灾据点
一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规划中应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市区内。一
21
级避灾据点,多数是利用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如小学、社会活动中心、小区公园等),因此,它需要在城市的详细规划中具体定位,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尚不能完全定位定量,只能提出建议性的位置。
为保证一级避灾据点的安全性、可行性、首先必须保证它与有崩塌、滑坡等危险的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安全距离,一般需在500米以上。其次,它要与避灾通道有直接联系,保证道路的通畅;第三,避灾据点倒塌时,应不致于威胁其中避难人的生命安全。 (2)、二级避灾据点
二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组成。二级避灾据点,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也是城市恢复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在进行这些设施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不同的使用特点,形成多功能、可应变的“柔性”设施,以提高城市的减灾、救灾、避灾能力。
本规划将鞍山市区的南半部、中部、体育中心等作为震后的二级避灾据点,如永乐公园、烈士山公园、胜利广场、人民广场。以建国路、中华路、园林路、千山路、河北路作为市区避灾通道。 3、市区救灾通道
城市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城市救灾通道的规划布置,是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内容之一。
为保证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规划以建国路、园林路、交通路、解放路、河北路、千山路、外环路、高速公路作为市区救灾通道。这些道路在其红线两侧,均规划有宽度为10-30米不等的绿化带。
这些绿化带对保证发生灾害时道路的通畅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按规划的绿带宽度(绿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建筑红线。从城市救灾、减灾的角度看,它们也是城市减灾绿地的一类,必须按规划严格控制、实施。道路规划绿线,不容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 五、城市绿量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绿量控制按下表给出的指标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绿量控制
表一 类别代号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绿量控制 (绿地率不小于) 居住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R11 住宅用地 40% R1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0% R1 R13 道路用地 25% R14 绿地 80% 二类居住用地 R21 住宅用地 30% R R2 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5% R23 道路用地 15% R24 绿地 70% 三类居住用地 25% R31 住宅用地 25% R3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0% R3 R33 道路用地 10% R34 绿地 60% 四类居住用地
R4 R41 住宅用地 20% R4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0% R43 道路用地 5% R44 绿地 50% 类别代号 绿量控制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绿地率不小于) 公共设施用地 C1 行政办公用地 C11 市属办公用地 30%-50% C12 非市属办公用地 40%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1 商业用地 10% C22 金融保险业用地 25% C2 C23 贸易咨询用地 30% C24 服务业用地 20% C25 旅馆业用地 40% C26 市场用地 20% 文化娱乐用地 C31 新闻出版用地 30% C C32 文化艺术团体用地 40% C3 C33 广播电视用地 30% C34 图书展览用地 30%-50% C35 影剧院用地 20% C36 游乐用地 40% 体育用地 C4 C41 体育场馆用地 30% C42 体育训练用地 40% 医疗卫生用地 C51 医院用地 40% C5 C52 卫生防疫用地 30% C53 休疗养用地 60% 22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1 高等学校用地 35% C62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25% C6 C63 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 20% C64 特殊学校用地 20% C65 科研设计用地 30% C7 文物古迹用地 70% C8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50% 工业用地 M1 一类工业用地 25% M M2 二类工业用地 30% M3 三类工业用地 35% 类别代号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绿量控制 (绿地率不小于) 仓储用地 W W1 普通仓库用地 20% W2 危险品仓库用地 30% W3 堆场用地 10%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 S11 主干路用地 25% S1 S12 次干路用地 20% S13 支路用地 15% S S14 其它道路用地 10% 广场用地 S2 S21 交通广场用地 70% S22 游憩集会广场用地 30%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3 S31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20% S32 非机动停车场库用地 30% 绿地 公共绿地 G1 G11 公园 70% G G12 街头绿地 60% 生产防护绿地 G2 G21 园林生产绿地 90% G22 防护绿地 95% 鞍山市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量一览表
用序 地 用地用地面积 人均(㎡/人) 绿地面积(公顷) 绿地率(不小号 代名称 (公顷) 于) 号 近期 远期 近期 远期 近期 远期 近期 远期 1 R 居住用地 2874.07 2884.07 21.52 20.93 1000 1200 35% 40% 公用2 C 设施837.69 857.69 6.27 6.22 420 468.9 35% 40% 用地 3 M 工业用地 4360.28 4025.79 32.65 29.21 300 350 30% 35% 4 W 仓储用地 368.74 268.74 2.76 1.95 120 123 25% 30% 对外5 T 交通289.92 299.92 2.17 2.18 210 215 25% 30% 用地 道路6 S 广场1276.92 1286.92 9.56 9.34 410 420 30% 35% 用地 市政7 U 公用设施339.06 349.06 2.54 2.53 163.29 163.30 30% 35% 用地 8 G 公共绿地 1201.86 1791.4 9.00 13.00 1201.86 1791.4 70% 80% 9 D 特殊用地 65.41 65.41 0.49 0.48 23
平均总 计 11613.65 11829 86.97 85.84 3825.15 4731.60 绿地率40% 30.8% (近期主城区人口133.54万人,远期主城区人口137.80万人)
第四节 规划设计导向
一、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由市政投资修建,经过艺术布局,具有一定的设施和内容,以供群众进行游览、休息、娱乐、游戏、文娱、体育、科学技术活动及美化城市为主要功能的园林绿地。
公园绿地可分为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滨河绿地等,根据各级公园的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都有自己合理的服务半径及响应的设施内容。本方案中的公园绿地的规划,在考虑到鞍山市区的区域特点,同时还应注重满足市民对于公园绿地的需求,合理安排各级公园的位置和服务半径,使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完全覆盖各居住区,充分满足居民的要求。
一个城市一般设置一至几个为全市服务的全市性公园。每个区可以有一至数个区域性公园。全市性公园面积一般在10公顷以上,居民乘车30分钟可达。区域性公园面积可在10公顷以下,步行15分钟可达,居民可进行半天以上的活动。综合性公园的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较好,园内一般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但也可突出某一项功能,以满足使用功能及用地不同特色的要求。
而城市中的小型公园绿地是分布最广,与市民接触最多,利用率最高的公园绿地。其设施内容以植物题材为主,适当配备休息坐椅、喷泉、花坛、宣传廊等园林小品。
24
动物园的用地选择应远离有烟尘及有害工业企业、城市的闹市区,
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以免病疫相互传染,更应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防护距离。同时,园址应选择在城市上风方向,有水源、电源及方便的城市交通联系。
植物园的选地必须远离居住区,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 便于群众方便到达。园址的选择必须避免在城市有污染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植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二、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圃、林场、科研植物园等用地,是城市绿化的生产基地,城市园林部门根据绿地总面积,确定逐年生产苗木的数量及用地面积。一般生产绿地占地面积较大,通常应安排在郊区,并保证与市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以便苗木的运输。花圃、苗圃用地范围内要求土壤及水源条件较好,以利于培育及节约投资费用。生产绿地相对集中,一方面便于集中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便于更好的为城市绿地建设服务。同时也是为绿地建设节约资金,使建设资金更好的发挥作用。 三、防防绿地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包括城市防风林带、卫生防护带、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工厂与居住区之间、河岸两侧等地点树种选择应注意选择抗性强、适应性强的树种。规划的防护绿地除具备防护功能外,还应注意通过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创造良好的植物景观,在适当位置还可结合公园绿地进行布置,使其兼具防护、美化、休憩的多重功能。 四、专用绿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