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教学流程
第五课 愉快的劳动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唱出。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并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教学难点: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总 课 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首歌人人都会唱、喜欢唱,每一次听到它,让人们想到一个人——妈妈。让我们用最美、最动听的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教师起前奏,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二、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同学们唱的真好,让我们听一听小朋友对自己亲爱的妈妈用歌声道出了哪些心理话。(多媒体播放歌曲)
1、 说一说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夸一夸自己的妈妈?
2、 想一想这首歌我们应该怎样唱才能表达小朋友对妈妈的真挚情感。(学生讨论)
3、 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4、 创编(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成新歌词演唱,也可以把歌曲中的妈妈编成其他长辈。)
5、 师生用接龙的方式用唱名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海娃的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导入欣赏《海娃的歌》。 同学们动听的歌声使一个住在海边的小海娃沉不住气了,听,他也唱起了歌!(初听)
1、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像?
2、 想一想,海边会有哪些声音?你去过海边吗?知道“赶海”吗?(学生讨论,互相交换知识和信息)
3、 复听歌曲 (学生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1、 教师带着学生依次唱出五个音,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唱这五个音。 2、 指导学生分组填写唱名字头,以小组为单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组填充的好、
唱得准确。
分组练唱,评议。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种玉米》;凝听《劳动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聆听《劳动歌》
引导谈话:“这节课老师向同学们引见几位劳动小能手,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二、欣赏歌曲
1. (初听) 教师播放音乐动画《劳动歌》,让学生边听边看。 2. 引导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 老师发现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首歌曲让我们再一次欣赏。
4. 引导学生回答看到、听到后你是否想到一个非常著名的童话故事?把你想到的故事告诉大家。
5. 同学们如果想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那么请你动脑筋为这首歌曲设计动作为大家表演好吗?
6. 学生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价以鼓励为主) 7. 教师讲故事 三、学习歌曲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七个小矮人愉快劳动的情景感动了印度尼西亚的一位小朋友,他用甜美的歌声号召我们也一起来劳动呢?仔细听,让我们都做哪些劳动?”
2. 听范唱《种玉米》(教师播放CAI范唱)。
3. 引导学生给歌曲起名并说出歌曲演唱的特点以及与《劳动歌》的歌曲相比较找出共同点。
4.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默唱、轻声唱、)在学习歌曲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说出来,然后以同学之间的互教互学、教师指导相结合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难点。也可以按节奏读歌词的形式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5、 用各种演唱形式复习歌曲。 课堂小结: 师:只有用辛勤的劳动才能换取丰硕的果实,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板书设计:CAI课件 课 后 记:
第六课 可爱的动物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通过编创动作、歌词,尝试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反复记号以及演唱方法。 教学方法:听唱法、肢体语言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CAI课件 总 课 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鸟店》;编创与活动(歌谣、模仿动物的叫声) 教学过程:
一、编创与活动(说歌谣)
有一首好听的歌谣,但它是一条谜语,让我们一起来说歌谣、猜谜语。 1.默读歌谣,说出它的谜底是什么鸟?
2.请同学们自由读歌谣,指名读。(教师不加任何评价,给学生自由的表演空间。)
3.教师按节奏读歌谣。(学生进行比较并说出理由,然后选出给人们带来美感的读歌谣的节奏。)
4.自由编创拍击动作。(比一比。学生进行互评) 5.教师启发学生自创谜语歌谣大家猜,边读边拍。 二、聆听《鸟店》
同学们听过《在钟表店里》这首乐曲,乐曲中用了很多声音表现各种表。现在我们来听一首乐曲,仔细听音乐中出现了哪些声音?(初听) 1、教师提示: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2、复听:(教师启发学生注意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3、教师给学生自由想象空间,让他们根据音乐编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的小绵羊》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我的小绵羊》 1、 复习歌曲《种玉米》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种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儿童歌曲,这节课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儿童歌曲。(CAI出示《我的小绵羊》歌页) 2、引导学生对比两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 3、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 唱会歌曲后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5、用各种形式演唱,学生互相评价找出优点、缺点并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6、编创歌词。(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
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袋鼠》;编创与活动:摘果子;表演《小袋鼠》。 教学过程:
一、欣赏《袋鼠》
1、导入:我们来听一段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描绘的是什麽动物?(初听) 2、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袋鼠的有关知识。
3、带着问题再一次听音乐。(想一想,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的感受。) 4、复听乐曲用动作感受音乐。(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 二、编创与活动: 摘果子
小袋鼠蹦蹦跳跳累及了,它又累又饿想摘果子吃,可是果园里的老爷爷给它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1、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几个果子。 2、学生分组讨论,用画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的口袋上。搞清楚有的小袋鼠只能摘一个,并说出为什么。 三、歌曲《小袋鼠》,
1、小袋鼠把果子吃到嘴里,高兴在嘴边高兴的唱起了歌。(听歌曲范唱)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演唱更好)
4学生进行歌表演(学生可参照课本上的动作,但鼓励自编动作的学生。) 四、课堂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CAI课件 课后记:
第七课 小小音乐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