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23课 愚公移山

第23课 愚公移山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3:28:13

《愚公移山》教案1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二)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三)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

1、给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担者(hè) 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应(wú) 一厝朔东(cuò)(shuò) 始龀(chèn) 无穷匮也(kuì) 雍南(yōng)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辨析多义词:

(1)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有子存焉(呢) (2)而 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他,指愚公) 4、 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 (六)诵读巩固 (七)布置作业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2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3反复诵读课文,给自己的父母复述这个故事。

(八)板书 愚公移山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担者(hè) 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应(wú) 一厝朔东(cuò)(shuò) 始龀(chèn) 无穷匮也(kuì) 雍南(yōng)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的解读,巩固文言知识,了解不同人物对移山的不同态度,把握愚公这个艺术形象,领会寓言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导入 (二)研读新课

上一堂课,同学们认真自读,提出了不少问题,许多问题由于大家积极动脑,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可见只要大家积极思考,学习上的许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天老师将提出一些问题,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看看对课文理解得怎么样。

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板书)

2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将近九十岁。(“且”,将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头。)

遗男——“始龀”,七八岁。(“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的光景。)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处? 提示: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益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阴”: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阳”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总共几个人?

提示:参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

人、遗男;总共五个人。

5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度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巨。

(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巨。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动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容易。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本的解读,体会到移山的艰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无须拘泥于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

提示:(板书加点的字)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献疑”——关心、担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轻视、嘲笑。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支持、参与。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也很接近,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结合“献”与“笑”,“君”与“汝”,“如??何”与“其如??何”等字词及句式的比较,来实现教学目的。)

7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叟的呢?(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搜索更多关于: 第23课 愚公移山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案1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二)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三)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