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经济学专业课考研指南》第五部分中级知识考点

《南开经济学专业课考研指南》第五部分中级知识考点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23:59:30

我们把总供给方程式写为: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和短期总供给方程式在本质上代表了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25

(十九)滞后性和对自然率假说的挑战

我们关于反通胀代价的讨论——以及我们之前关于经济波动的全部讨论,都是以一种称为“自然率假说”的假设为基础的。这个假说概括说来就是:总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就业。而在长期中,经济回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

近来,一些经济学家通过提出总需求甚至在长期中也能影响产出和就业,从而向自然率假说提出了挑战。他们指出,存在若干机制,这些机制使衰退可能通过改变自然失业率,而对经济造成长期伤害。“滞后性”就是用来描述历史对自然失业率的长期持续影响的术语。

如果衰退改变了那些成为失业者的人,它就有长期效应。例如,失业可能使工人也失去有价值的工作技能(日久生疏,或跟不上时代前沿),这就降低了他们寻找工作的能力,既使衰退已经结束。或者,长期失业也可能改变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降低他们再次寻找工作的希望。在这两种情况下,衰退就永久性地抑制了寻找工作的过程,并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一次衰退对经济影响的另一种方式,是政治性的:失业工人会失去他们工会会员的身份,工资决定过程中的一些局内人变成了局外人。如果较小的局内人集团更多的关心自己的高工资而不是社会的高就业,那么衰退就能长久性的使实际工资进一步高于均衡水平,增加结构性失业的数量。 滞后性大大增加了衰退的代价。

最后,要记住对理性预期的实际重要性,和滞后性的适用性还存在广泛的争议。总供给的研究仍然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没有定论的——也是最令人兴奋的——一个研究领域。

(二十)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

26

一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 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 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 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它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因此,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是经济的现实。

曼昆从消费者的短视、借债约束和代际财富在分配三个角度分析了李嘉图等价定理不成立的原因。 1、短视。“李嘉图等价”的赞成者认为,人们在做出消费和储蓄决策时具有充分的知识和先见之明,即人们的决策行为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因此,理性的消费者能够预见现在政府举债意味着将来要增加税收。 曼昆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甚至,人们在做出消费和储蓄决策时是短视的。人们往往是依据将来税收与现在税收相同的假设采取行动,而不会考虑现在的财政政策会引起将来税收的变化。因此,债务融资的减税效应将导致人们误以为永久收入增加(其实并没有增加),从而导致其增加消费。

2、借债约束。“李嘉图等价”的赞成者认为,消费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永久收入(包括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因此债务融资的减税会增加当前收入,但永久收入不变,从而消费不变。 曼昆认为,永久收入假说是靠不住的,因为某些消费者面临着借债约束,无法顾及永久收入问题。对这样的消费者,当前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7

是当前收入而不是永久收入决定其消费。债务融资的减税增加当前收入,从而增加消费。

3、代际财富在分配。“李嘉图等价”的赞成者认为,消费者具有利他主义的行为倾向,不仅从自己消费中而且从子女消费中得到效用,不仅关心自己的消费而且关心子女的消费。对减税后的增税预期使消费者对增加储蓄而不是消费以应对将来(甚至子女)的税收负担。

曼昆认为,人们所具有的是普遍的利己主义行为动机。举债导致将来税收的增加会落在下一代人身上。举债代表一种财富的转移,从下一代人向当代人的转移。当代人会以下一代人消费减少为代价而增加自己的消费。

(二十)消费

1、凯恩斯的猜测:

假说1: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但小于1; 假说2: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假说3: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 2、库兹涅茨与消费之谜 许多实证研究支持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但是,二战之后,经济学家发现了一些不利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证据:例如,战后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但并没有带来高储蓄;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兹在20世纪40年代发现1869年以来的数据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尽管以年为单位计算时平均消费倾向是下降的,但以10年作为一个单位计算,平均消费倾向并没有下降。那是说,短期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是得到实证的支持,而长期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与事实不符。

第一,截面数据分析表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这说明在某一时点上,社会中收入越高的人,其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越小。第二,在短期内,比如一个经济周期内,也有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第三,在长期内,平均消费倾向稳定不变,基本上是一个常数,因此必定有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我们把总供给方程式写为: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和短期总供给方程式在本质上代表了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25 (十九)滞后性和对自然率假说的挑战 我们关于反通胀代价的讨论——以及我们之前关于经济波动的全部讨论,都是以一种称为“自然率假说”的假设为基础的。这个假说概括说来就是:总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就业。而在长期中,经济回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 近来,一些经济学家通过提出总需求甚至在长期中也能影响产出和就业,从而向自然率假说提出了挑战。他们指出,存在若干机制,这些机制使衰退可能通过改变自然失业率,而对经济造成长期伤害。“滞后性”就是用来描述历史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